在當(dāng)今中國的學(xué)壇上, 自視甚高者, 所在皆是, 而真正虛懷若谷者, 則絕無僅有。我不認(rèn)為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季羨林
老子曾對孔子講: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 總是隱藏其寶物, 不讓人輕易見之; 君子之人, 品德高尚, 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 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 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jié)制地濫用, 是毫無益處的。
在漢高祖劉邦開創(chuàng)西漢王朝的大業(yè)中, 蕭何一直追隨著劉邦。反秦戰(zhàn)爭中, 蕭何運籌帷幄, 籌措軍需, 跟隨劉邦打下了咸陽, 進入漢中; 在楚漢戰(zhàn)爭中, 蕭何也一直在后方精心布置, 保證兵源和軍需的充足供應(yīng)。還在危難時刻, 多次力挽狂瀾, 拯救了劉邦, 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西漢建國以后, 蕭何任丞相, 并享有 “帶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的特權(quán)。劉邦坐穩(wěn)江山后, 覺得蕭何的功勞太大, 有功高蓋主之嫌。就逐漸對他產(chǎn)生了猜忌和懷疑。
有一次, 蕭何看到長安周圍人多地少, 就請求劉邦把空閑土地交給無地或少地的農(nóng)民耕種。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然而劉邦卻龍顏大怒, 以一個莫名的理由將蕭何關(guān)進了大牢。后來在一個臣子的巧妙勸說下, 劉邦才釋放了蕭何。
淮南王英布造反的時候, 劉邦御駕親征, 讓蕭何留守京城。在打仗期間, 劉邦不斷派使者去見蕭何, 表面上看是問候蕭何, 實際上是在監(jiān)視他。蕭何的幕僚就警告他說: “君滅族不遠(yuǎn)矣。” 蕭何一聽此言, 如五雷轟頂, 這時他才明白自己已引起了劉邦的猜忌, 如果他還像以前一樣, 繼續(xù)做收攬民心的事情, 那么必然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想通這一點后, 蕭何就開始利用權(quán)勢, 以極低的價格強買民田和民宅, 激起了民憤。讓劉邦覺得他是一個為子孫謀利、胸?zé)o大志的人。等劉邦回到京城后, 收到了一大堆平民百姓狀告蕭何的狀子, 劉邦不僅沒有對蕭何作出大的處罰, 還對蕭何放心了許多。
“滿招損, 謙受益”, 自古成大事者都是謹(jǐn)慎小心、隱藏鋒芒之人。那些才華出眾而喜歡自我炫耀的人, 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事實證明, 善于隱藏自己也是一種本事。如果蕭何不是及時隱藏自己, 又怎能消除劉邦的猜忌呢? 早晚會因為功高蓋主而被劉邦除了。
曾國藩對 “藏鋒” 有過精辟論述: 言多招禍, 行多有辱; 傲者人之殃, 慕者退邪兵; 為君藏鋒, 可以及遠(yuǎn); 為臣藏鋒, 可以及大; 訥于言, 慎于行, 乃吉兇安危之關(guān), 成敗存亡之鍵也!
鋒芒外露, 于交友、處世都不利。自恃滿腹經(jīng)綸, 在人前口若懸河, 人們難免將其視為狂妄自大之徒。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那只是膚淺的行為。
【感悟】
如果你不想成為因為功高蓋主而被誅殺的那個人, 那么要在工作中做到時時謙虛、事事謹(jǐn)慎, 這樣才能獲得好人緣。即使你認(rèn)為自己滿腹才華, 能力比別人強, 也要學(xué)會藏拙。低調(diào)做人, 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與人和諧相處, 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 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yè)。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