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我是個70后,標準的中年人。
最慫不過中年人,這話一點不假。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做什么都會瞻前仰后,缺少了銳氣。
中年人象征著柴米油鹽,象征著重壓下的瑣碎生活。一個人時,你可以活得沒心沒肺,一家人時,你必須活得小心翼翼。因為你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身后每一個惦記你的人!
少年時,你可以矯情。內心的一絲絲波瀾巴不得全世界知道,頭像與簽名檔換了又換。而當你不得不成熟,內心真的烏云密布時,你好想傾吐不滿和委屈,在朋友圈的輸入欄打完字以后,卻遲遲點不下去發送的按鈕,又一個字一個字的刪掉。你漸漸明白,個人的感受對這個世界來說也就并沒有那么重要了。
身邊的親戚朋友似乎都越活越謹慎,對誰都陪著笑臉和小心,因為我們越來越懂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哪怕是四十多歲的或者有千萬身價的,依然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中年人,成熟了,有了閱歷,看多了人間百態,所以知道什么叫謙讓。
年輕人倒是一副初生牛犢的意氣風發,可能因為他們碰壁太少吧。最近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寬容別人了,脾氣也變得好了,任何事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做了。人也越來越容易開心與滿足了。明白了你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僅僅是與那一小撮人的關系,甚至更小的圈子,也就明白沒必要矯情。
經歷的多了,覺得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值得較勁,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你去解決。比如,照顧好自己和親人就行了。
中年人,上有父母要孝順,要給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下有孩子要操心,要給孩子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肩上的責任很重,已經不敢任性了。
羅永浩曾說過:中年人最忌諱把無知當成自戀。因為,人一旦上了歲數,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把人生經驗告訴年輕人,總覺得自己以前那點事兒特別值得往外說。
更害怕中年人突然的自我。他們按部就班地工作,麻木而又穩定地生活,突然好像被人按了開關,想要彌補年輕時的遺憾,于是變本加厲地瘋狂,心酸又狼狽。
中國有句古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年輕時,開車飆車、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直接對決、脾氣火爆絕對純爺們!做了幾十年的孤膽英雄,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了。沒有以前那么酷了。現在,身邊的朋友們都覺得我各種慫!其實只有自己明白,知道要為自己愛的人注意安全,知道有些事情沒必要了。
所謂中年不惑,就是活明白了而已。
中年人有了家庭,顧慮也就多了。自然不會貿然跟那些年輕人互懟,只能認慫。但中年人的慫不是膽小和害怕,而是一種成熟的氣度和胸懷,是肩上的擔子和心頭的責任,太多的牽掛,只能慫。
時間一直都在不斷的流逝,從不停息。少年時不覺得,可能是父母幫你撐起的一方保護區,慢慢他們老了,你還未成熟。看他們青絲生華發,你卻依如巨嬰。時間會迫使我們成長,長成大人的模樣。
以前,從沒想過自己已經步入中年,一說步入中年,就覺得自己老了很多 ,也慫了很多。然中年人的慫,不是窩囊與膽小,不過是懂得了以自己的寬容和大度,為家人遮風擋雨,換取自身的平靜和家人幸福的一種舉措。雖慫,也值;雖無奈,也無憾。
有人說少年如溪,青年如河,而中年如湖。
是的,人到中年,雖有著人生的穩重,但最是無奈是中年,最有滋味也是中年。不像少年那樣懵懂、不知愁滋味;不像青年那樣沖動、輕狂;也不像老年那樣淡定卻衰弱。中年,正是人生當中金子一般的時光。但人到中年,免不了會出現一些慫的心態,誠是一種無奈。
中年人的慫,其實是一種包容和寬度;是人生中最難能可貴的提升;是人生的黃金階段。為求家和萬事興,以慫求穩健。
認慫不是熊,是一種寬厚,更是一種大度,是一種自我提升后的境界!人人都該有種慫的態度,不爭不搶,不慌不忙!
人到中年,生活已經磨平所有的刺。我們包容年輕的,是因為他們經事少,大人不記小人過。我們尊敬老的,是因為他們年事已高,只要他們快樂,安康就行。不在為不值當的事生氣,沒必要。
與其說是慫,不如說多了一顆敬畏的心。
中年人,討生活并不容易,需要太多時間一點點的打磨自己,打磨到頭頸靈活,行動如風,打磨到看什么東西都帶著司空見慣的漠然和老練,打磨到面皮上混合著矜持和疲憊形成一種疏離,然后你就習慣了。
是的,討生活這個詞真的很鮮活,對很多人來說,生活就是彎著腰低著頭,手心向上求來的。 我想給就著委屈和壓力,依然在認真生活的每一個中年人點贊。
天之大!唯有中年人的胸懷是完美的!祝天下步入中年的男人們女人們一切安好!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