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的一言一行若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總是快樂的;遭到別人反對,多半是不舒坦的。那么,能否由此得到結論,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許,我們應該以此為言行的出發點與終極目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倘若真把這點作為一種生活信條,成為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欲望時,言行的是非將正誤難辨,生活的許多快樂也將隨之喪失,人生的不少沮喪挫折將會接踵而至。
如果你希望得到贊許,那么在你未能如愿以償時,便會十分懊惱,這正是自我挫敗的因素所在。同樣地,當尋求贊許成為一種需要時,你就會將自己的一部分價值奉獻給“外人”,因為你必須得到他人的贊許。在這種情況下,你往往將自我價值置于別人的控制之下,由他們隨意抬高或貶低。因此,你越是需要得到恭維,就越有可能受到別人的支配。
如果在每件事上都想要得到他人的贊許,你勢必會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痛苦和煩惱,你會慢慢建立起一種平庸的自我形象,隨之產生的便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
人格奠基在三項基石上:獨立性、進取性以及開放性。沒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得不到真正快樂的,而他自許的快樂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也是毫無吸引力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