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之局
世人皆愿受寵而懼辱,唯高人寵辱若驚而求無為,不為身外之物所累。
“寵”來了,就很高興;“寵”走了,就很失落;“辱”來了,就很傷心;“辱”走了,就如釋重負。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蕩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凈。喜怒無常,悲歡不定,生活中,我們往往把錢財、名譽、地位、親情、友情、愛情等看的太重,或者說固執。越是這樣,我們就越生活的不自在,不舒服。
適當的擺脫一些煩惱,釋放一些壓力,能夠從容面對一些事情,能夠做到寵辱不驚,我想內心也就豁然開朗、也就釋然了。
得失之局
《菩提達摩傳》中說,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這告訴我們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一切隨緣,心無增減,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來去隨緣,去留無意。得失隨緣,隨遇而安。心能隨緣,境由心生。無分無執,故得自在。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太在意,無形中把壓力放大了,給自己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和煩惱。學會適當的取舍,或許你就能有不一樣的心情,能夠獲得更好的機遇。
利害之局
《史記》中說,“先知利害。”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是預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禍害。第二是能預先從利益中看到禍害,預先從禍患中看到利好。
利益和禍害總是糾纏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健康是好,但好中有壞,很多人覺得自己健康,然后去拼命熬夜,喝酒,結果身體就被弄垮了。生病是壞,但壞中有好。許多人因為自己得了糖尿病,高血壓,才能學會戒酒,然后有規律的生活,珍惜身體和周圍的親人。要是沒有生病,他估計都體會不到這些。,凡事當我們考慮清楚了,認清這些形式了,我們所得到的利益可能就會最大化。
貧富之局
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我們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有了。但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貧而有志,富而不驕。貧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夠擺脫貧困;富裕的人不驕傲、傲慢,自然能夠長保其富。
人不可因清貧而喪其心志抱負,亦不能因富足而驕奢淫逸。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不論自己的處境有多不如意。也要心懷目標,夢想,拼搏過后就會有所收獲。珍惜現在擁有的,努力爭取,夢想也會有實現的一天。
貴賤之局
社會地位的顯赫,自然可以決定看得見的貴賤,而內心的貴賤卻不是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的。
人的高低貴賤并不是來自個人的本身,而是來自于外界,比如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經濟基礎、能力學識等。本來這些也不應成為把人劃分成三六九等,但這是幾千年的社會習俗和習慣勢力造成的,更是人為的勢利觀念使然。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里的高貴,是靈魂的高貴,也就是植根于我們內心的修養。保持好的修養,用知識等武裝自己,真正的貴,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內心的可貴。
苦樂之局
苦與樂,是一對冤家,卻又常常形影想隨。有時互相交替,有時互相融合。最大的歡樂,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艱辛之中。
俗話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盡甘來。能在艱苦中求生存,才會有大的希望,大的收獲。正確看待苦樂。苦并不一定不快樂,快樂不一定就沒有苦。認清自我的要求和目標。努力去用行動證明。
生死之局
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規律;做人,生要追求價值,死要順其自然,所以要自我尊重,愛惜生命。
珍惜美好的生活,感受生活帶來的樂趣。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如果每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就選擇逃避,就選擇放棄,那么我們終將會一事無成。做個誠信的人,腳踏實地,認真去規劃和落實。相信我們會有新的收獲,新的希望。
成敗之局
人生多有坎坷,成敗皆是過程中的階段,成功了,繼續向前,失敗了,也要學會不氣餒,要總結得失,積累經驗,總有成功的時候。成功來之不易之處就在于,要有付出,要有目標。要積極的去做。成功是“熬”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熬”既有肯吃苦的精神,又有肯鉆研、肯去付諸實際行動的力量。
禍福之局
無論你遇到的高興事,有福氣的事,或是受到傷害,遇到禍患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或者所做所為造成的。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
生活中,我們要做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用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親人、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在給他人帶去福氣的同時,也會帶給我們快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禍患,情緒帶給他人。這也會讓我們生活的更舒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