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從前的房子是一樓,有個院子,左鄰右舍都把院子弄得爭奇斗艷,有人種菜,有人養花,講究點的還做了假山流水,養了魚,成了一道道風景。
最初的左鄰據說是個設計師,院子設計得非常好——圍欄旁全都栽種著薔薇,每到春天就開成一道道花墻;地上鋪的是青石磚,自然質樸非常好看;壘了魚池,從我家的柵欄看過去,能看到清澈的水中有金魚在游動,還養了幾朵睡蓮;夏天葡萄爬滿架子,坐在下面聊天喝茶想想都是無比愜意啊……總之,他家的院子實在太棒了!
但過了幾年,鄰居就搬走了。據說是因為丟了心愛的寵物狗,總是觸景生情,最終竟賣了房子,搬離了這里。
接手的房主,對院子大概不怎么感冒,所以,不但任其衰敗,后來更弄了些泡沫箱子栽了一箱箱的菜胡亂扔在院子里,把家里的各種不用的雜物都堆在院子里,把它變成了一個垃圾回收站。
可惜啊可惜!我有點痛心疾首,曾經那么好的院子,怎么就給作成這樣了呢?
我尤其不解的是,后來他們砍掉了薔薇花,裸露著黑乎乎的柵欄,又放任魚池里的水不管,任其發黑變臭,成了蚊蟲的發源地。
我的天哪!他們到底什么樣的一家人?
小時候,有年春天,我和妹妹突發奇想要種花,不知誰指點著,說住在村東頭的奶奶家有很多花兒,可以去跟她要兩盆。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不富裕,大部分農民六七十歲還要勞作,起早貪黑非常辛苦,所以大部分人家里不怎么收拾,臟亂不堪也是有的,更不要提什么裝修與裝飾:沒錢啊,沒空啊,沒人啊。
但是那個出了名的愛養花的奶奶家,院子掃得干干凈凈,農具都歸置在小房里,有個平臺上養著大大小小許多盆鮮花,喔,對了,院子里還種著窈窕蔥郁的果樹。
奶奶家也不富裕,她也得去田地里勞作,但是她這質樸而美好的生活態度,令我大為驚嘆:啊,原來還可以這樣啊!
那些花無非是月季之類農村常見的,但她布置得整齊潔凈,你站在那里,就會由衷地覺得生活是美的是好的是值得珍惜的。
年輕有活力或者家庭條件好的人尚且做不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卻樂在其中,只因為她愛生活也懂得美吧。
她的同齡人們在茶余飯后忙著跟兒媳婦勾心斗角,跟鄰家老人嚼舌頭根子,她卻在飼花弄草灑掃庭院,這個不識字的住在村東頭的老人,是我心目中“懂生活”的啟蒙人。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有一個是,為什么一談到生活情趣,就必須跟錢糾纏在一起?
比如我在朋友圈發一張喝茶的照片,有人問“這是什么茶杯啊”,我回答之后,對方嘖嘖地說:“啊呀,干嘛還要特意買呢,用喝水的杯子泡點茶不也一樣喝?就是有錢?。?rdquo;
我只能說一句“我竟無言以對”。因為對我而言,買一套不算昂貴的茶具,布置一個能讓我覺得滿心歡喜的茶席,舒舒服服地喝杯茶,是一種幸福的無用功,如果你能用搪瓷缸子喝出這種幸福感,當然也很好啊,這是個人喜好,跟錢沒關系啊。
在各種微信群里四處求點贊只為了獲得一個看起來很廉價的包的女孩,她真的不是缺錢,或者買不起一只好的包包啊,我問她這是何苦去麻煩別人而且拿到的東西也很劣質,她卻說這樣很好玩啊,我只能翻翻白眼:這審美也真的是沒sei了。
新上映的電影影評很好,打算去看,現在各種電影APP打折那么給力,實在沒有不去看的理由,朋友卻說:“等等吧,網上很快就有資源了……還不用花錢。”
我喜歡買花的習慣也動輒被抨擊,“鮮花很快就死了”,沒有買把菜回來對不起我家庭主婦的名頭,可是三十塊錢一把雛菊可以開一整周讓我心情很愉快啊,這個怎么算?
有良好的審美,有生活的底蘊,意味著你可以布置出賞心悅目的、舒心自在的生活空間,讓自己樂在其中,也讓周圍的人愿意被吸引。
有錢人,可以有更多選擇,更高的品味追求,更隨心所欲一些;而沒錢,也可以有質樸美好的生活,村東頭的老奶奶,曾經我的左鄰,他們都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但都有令人艷羨的生活品味。
有錢人若是品味太差,才是更可怖的事情呢。他們會用錢把這個世界變得更糟糕。早些年紅透網絡的“上流美”,豪門貴婦,品味可怕,而這種人在生活中其實并不少呢。
最近許多人被那個90后女孩一手把臟亂差的小別墅改造成理想居所的帖子美哭,是的,真正能夠讓我們變得美好的并不是僅僅是錢,還有好的品味,贊的審美,以及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力與理解力。
如此,你才能擁有你的理想的良好生活。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