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讀者文摘》雜志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對一些常常感到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進行綜合探究后,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一個人快樂與否取決于10個基本元素。專家認為,個人性情的50%由基因決定,剩下的50%由以下幾項要素決定。
1.財富
金錢可以買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可一旦你的錢負擔吃穿行住用綽綽有余時,金錢對你的意義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科學家們發現,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是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次要條件,金錢與幸福的關系是相當復雜的。
“金錢能買到房子,但買不到家。”這句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諺語間接地闡明了一個道理:有時有錢人反倒不如窮人快樂。說白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更樂意想辦法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并很容易滿足,否則,他們的生存就將沒有任何價值。
2.欲望
擁有多少才會讓你感到滿足芽本世紀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阿列克斯·麥考斯向來自39個國家的18000名大學生遞交了一份問卷。大學生們被要求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使自己感到幸福的東西。科學家最后看到了孩子們的心聲———得到幸福的媒介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朋友、家庭、事業、健康……在生活中,那些列出的條件越多的人離幸福就越遠。那些不容易快樂的人想要的是更多的東西,而不是愿望的滿足。
在近期的一份投票問卷調查中,富裕的美國人列出了很多他們認為對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重要的物質財富,而較貧困的亞非國家居民的要求就相對少很多。
3.智商(社會性智力)
只有少數人認為聰明人是幸福的:因為聰明人常常可以賺到很多錢,而錢可以讓人感到幸福。 科學家的結論則是這樣的:智商的高低和獲得幸福的能力沒有直接的關系。他們推測,聰明人總是會產生更高的期望,因此,除了更高的成就感,他們不會輕易滿足于任何事。“高智商只表明你擁有大量的知識和反應力,還有讓每件事情都在腦海中得到游刃有余的處理的能力。卻無法代表你有能力和周圍的人相處融洽。”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心理學家丹尼如是說。他強調,打開幸福之門的真正鑰匙是“社會性智力”,而非高智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