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確實是高級動物。人之初,人性中即有獸性和人性兩種遺傳基因,獸性是億萬年前人從獸進化而來后余留下的某些殘余,人性則是文明史以來人類社會進化而積淀的文明種籽。
社會上之高官權重者之所以產生腐敗行為,乃由于人性之欲望過于膨脹,缺乏法規制度約束,缺乏民主監督,缺乏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因而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把握自己,最終成為罪人,悲哉。
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作為社會,就必須善于“處世”。“世”由“事”與“人”兩大要素組成,而最關鍵的還是“人”。所以,“處世”亦即“處人”。
為人處世,首先要正確對待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成為歷史、經驗。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要好好總結經驗教訓,既往開來,與時俱進。今天,因為現在能夠彌補遺憾的過去,一個個“現在”相加,就是美好的未來。只有擁有一串充實的今天,我們才會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明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無”就是外界的規律性,這些都是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不了的。所以做事要長規劃短安排,注重可持續性發展,不搞短期行為。不干可不干的事,不做可有可無的人,應是人的基本品格。一個人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兩碼事,必須在能干的范圍內選想干的事。 其次,要深刻理解三個字:情、義、度。
對于情,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感情代替政策,不該只求物質奢華,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花花綠綠的商品海洋里。理智與感情的平衡是做人最實在和普通的。當然,要做到這些,并非易事。
人要講正義,要見義勇為,要為人公正、公平、光明正大。 度,就是適度。“不欲過分”,“不過分而和諧”是克制至適宜程度。度是表達了一種對偏激的抑制欲。對事不要過于執,對人不要過于知,對理不要過于儀,對情不要過于迷。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