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境界:"志于學"。學什么?學習解放自己,學習規則,學習磨煉自己的性格、意志、毅力,按規則行事。讓自己的主觀意志和客觀規律相符。這就象孩子學走路一樣,需要長時間的調整,"學而時習之"。孔子這句名言提到六個十年,是說每經過一個階段需要十年十年。現代科學已證明完全掌握一門技術,一般都需要十年。
第二境界:"立"。主要意思是說一個人有了明確的人生觀念,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知道怎么做,并能夠那樣去做。一般人都理解成家立業,也可算為一個表面的標志,但不一定誰都能做到。
第三境界:"不惑"。即使你確定了人生觀念,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也成家立業了,但還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各方面的影響,如果到了四十歲,你還處于猶豫徘徊時期,那一生就不會做出什么象樣的事情了。四十歲,人必須堅定自己的信仰,成為事業上的專家里手,毫不猶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四境界:"知天命"。我覺得最好的標志就是安居樂業。知道自己的潛力和局限性,安心生活,安心工作,樂在其中。很多不到50歲的人說自己現在就是"安居樂業",其實還是會受到許多外界誘惑,容易不自量力,或妄自菲薄的。
第五境界:"耳順"。一個人越能成為自己,就越能聽到不同的聲音。"不惑"是心不迷惑,能夠堅持自己,但"耳順"卻還需要修煉。外界什么流言蜚語,謾罵誹謗,都能象大人對孩子一樣一笑了之,不僅需要的是定力,更主要的是心胸和愛心。舉個例子說,如果不愛自己的孩子,你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話就不會"耳順"。
第六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最高境界,孔子說要到自己70歲才達到這種境界,而孔子只活了72歲。它指的是什么?是自由,是符合規則。能夠把各種規則便成本能,下意識地按照規律行事。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打破束縛,完全的解放、放任自流,為所欲為。這需要經過一生的磨煉,并不是知道什么是規則,就能按規則辦事。所以我現在還是認為"知易行難"。孔子說的這個境界是你已經不需要意志、毅力去控制自己,完全游刃有余了。狀態是平靜的,既不洋洋得意,也不勉為其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