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仰與信仰什么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人性就是人的價值,信仰是人的終極價值,信仰什么是終極價值的實現方式,宗教信仰是以對超驗的人性(神)目的去追求的人的終極價值。人性是人與自然、社會的統一的理性化文化進步過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學把人理解為人自律地自性理性化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人在文化意義上的價值化歷史和現實文化環境,因此中國人的信仰就是與生而來的文化傳統,理性化意義的價值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動力之源,是儒學走向科學化,世界化文化的通道。
1.什么是信仰
2.從心理學到社會學
3.神性與人性
4.心性論
5.信仰傳統
1.什么是信仰?
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有沒有宗教信仰,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儒家的傳統就是敬鬼神而遠之,但是對于西方人來說,有沒有或有何種宗教信仰對一個人的一生幾乎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沒有信仰,你就有可能被看作是一個危險人物,在西方文化環境中,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沒有約束的人,因此是難以信任的。對于一個到西方生活的中國人來說,在你的個人表格中的宗教信仰一欄內填什么,是令人困惑的,如果我們沒有信仰,我們數千年的億億心靈是由什么支撐的?如果我們有信仰,我們的信仰什么?
通常的理解是,信仰就是指某種宗教信仰,信仰與宗教同義,不同的宗教就是不同的信仰,不信神(上帝)就是沒有信仰,無神論者也就是沒有信仰的人,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常常就有科學家自稱或被稱為自然神論者,這是在面對整個自然而不是自然的具體對象的意義上這樣說的,在具體的科學活動中,客觀性與邏輯性是無可懷疑的,人類確實可以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驕傲,但對于整個宇宙和時間來說,生命和人類的智力卻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人類似乎永遠只能發現那些早已存在的東西,甚至是否有我們永遠不能證明的東西,我們不會知道,——而這一點本身就是至少在現在是不能證明的!整個自然的無限和神秘是無可比擬的,只要你承認這一點,你就承認了這種性質與神無異, ——你就己經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