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文友,是個女性,不到四十,渾身散發(fā)著淡淡的浪漫情調。在聚會聊天時,她說她老公從來都不肯說“我愛你”這三個字。我想聽他說出來,他卻說:嘴巴說出來的,你相信嗎?做出來的才是更重要的。
是的,“我愛你”的表述,是西方傳進來的專用句式,是親屬之間表白自己情感的最關鍵的用話。要是男女相愛,也必須用此句表態(tài),當然這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他必須是真實的心跡的表露,如果心里不愛是不能亂說的。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種精髓。
然而中國人在國門開放以后,“我愛你”漸漸被年輕一代所吸收,情侶、伴侶之間也學會使用這句話來表明“愛”的心聲。老外夫妻或戀人相互說出我愛你,是理性的真誠的“官方發(fā)言”,是可信的發(fā)自于內心深處的愛的表露。不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說出來的還遠遠不夠,說我愛你真的假的,自然要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哲理。你是說過了,但要以觀其效,“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嘛。
俺們都知道,四川的變臉絕技,其實它從側面透出了國人個性中多變善變的心理特征。因而就有了“言不由衷”的成語。比如熟人見了面,老愛說的一句話:有空來我家玩啊!你不會當真他在發(fā)出邀請,這只是句客套話,此類生活中還有很多。倘若在德國家庭做客,你午餐沒用而你說吃過了,那你可要餓肚子啦。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當初說過的話是也許是情感的一時沖動,怎么收場,于是就出現了一句下臺階的話“計劃不如變化”。在中國語言中,話中有話,話外有音,構成了表述的多面性,“指桑罵槐”就說的很形象,有些話翻過來這么說,調過去又可以那么說,讓人要“多長幾個心眼”,世人不得不服氣,國人說話功夫確實了得,“死人都可以說活”。可見中國文字語言的豐富程度,這是英語對世界一切的表述所達不到的細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