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嗎》之序言)
一
走在人群中,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著一個屬于當代中國人的內心秘密,從不言說,卻日益增多。
越來越多的人,不分男女,會戴上一個手串,這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或左或右。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靜嗎?我們的內心,與這看似僅僅是裝飾的東西有什么樣的關系?人群中,又為什么幾乎沒有人談論過它?沉默之中,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困惑?
這是一個傳統的復歸,還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是因祈福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還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二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醫院看望季羨林先生。到達時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經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講》。他說:“對這個問題,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話題也就從這兒開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并持續到整個聊天的結束。
“您信佛嗎?”我問。
“如果說信,可能還不到;但我承認對佛教有親近感,可能我們很多中國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來,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國人,現在和將來,拿什么撫慰內心?
季老給我講了一個細節。有一天,一位領導人來看他,聊的也是有關內心的問題,來者問季老:主義和宗教,哪一個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對這位大領導,季老沒有猶豫: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也許早一天。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