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雖是睹物思人,卻已是物是人非。
莫名其妙的又陷入了無窮無盡是離愁的遐想之中,抑或是無病呻吟,抑或是心理變態,抑或是小題大做也好,還抑或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也罷。
都嘆人生太無奈,世事太無常。若即若離,若隱若現,仿佛就要觸手可及卻又漸行漸遠漸迷離。
正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描寫的人情世態一般,無知的讀者自以為是的認為是像有些人訛傳的那樣,是崔護考中進士之后,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態增人惆悵。
其實不然,事實上是崔護感嘆所處朝代興衰,人生無奈,世事無常,并非與風月有關。
的確,人生太無奈!
我們每天都在匆匆忙忙的與許多人擦肩而過,偶爾一笑付之;總是情愿或是不情愿的演繹著不同的角色,有主角,也有配角,更有反串;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與那些擦肩而過的人萍水相逢,匆匆的一瞥之后又萍水相離了。雖各有派頭,各有光景,各有家數,各有身份,卻只是各奔前程,各奔東西。
總感覺有的人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而有的恰恰相反,本來遠在天涯,卻又感覺近在咫尺。究其原因,也許還是只剩下“無奈”二字有跡可循。
這就需要我們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態度,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生之中必定也有的人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精力和感情去慢慢細讀,精讀;而有的人只需要鳥瞰就足矣。
也只有到了閱人無數的時候,我們才會有敏銳的洞察力,才會有火眼金睛去識別妖魔鬼怪;也只有到了那種境界,我們才真正明白何為人,何為妖,何為半人半妖;那些人是我們值得珍惜的,那些人是可有可無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