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輕舞,習風輕揚。柔嫩飄逸的楊柳,扭著那細弱的腰肢,在枝頭樹梢舞動著青春的動感;輕盈跳動的溪水,吐著那頑皮的氣泡,在田間地頭唱著歡快的歌謠。如水的時光,悄然無聲地從這綠了又黃、黃了又的綠的世界里匆匆溜走。當春風吻落那一地鮮花的時候,季節(jié)的熱度再次告訴我們,新的輪回又在歲月的那頭向這個世界招手了。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也會遭遇很多。這點滴的進程如果一旦被無限制地加以積聚、堆壘,那一路走過的苦辣甜酸、順逆平坎將在你的生活里留下刻痕無限;那一路歷經的風花雪月、情仇恩怨將在你的歲月中涌動著思緒萬千。或許,精明的你,正深陷于斤斤計較的漩渦而不能自拔;或許聰明的你,正徘徊于情感的邊緣正難于抉擇;或許敏銳的你,正迷茫于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機緣。而此時的你,也會因此生出了一個個雜亂無章的心結,你的生活也將陷入困惑、痛苦的怪圈。
其實,生活中的你在許多時候還是可以糊涂點的。糊涂不是不明事理、不是不懂是非、更不是不通人情。糊涂是我們的內心不用對任何物事都過于敏感、對任何事件都長于計較、對任何問題都樂于鉆牛角尖,糊涂是讓自己更大度一點、更包容一點、更超脫一點。那樣,你的內心將會卸去許多無謂的苦痛憂傷,你的生活也會遠離斤斤計較的煩瑣,你可以贏得更多的理解與尊重,你還能收獲更多的寧靜與輕松。
無論是誰,總是要與人相處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在人與人的世界里,有誰愿意與一個一眼就能洞察自己內心世界的人相處?又有誰愿意與一個喜歡斤斤計較、事事精明的人相交呢?我想,太精明,甚至長于算計之人總會讓人望而生畏、望而卻步的。記得有一個“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在京為官。其老家桐城府第與吳宅為鄰,中有一隙地,向來作過往通道,后吳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這塊公共隙地建房。吳家此舉勢必影響了張家人的正常出行。于是,雙方發(fā)生糾紛,告至縣衙。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張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寄書京城,將此事告之張英。張英閱罷,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中得到張英寄回的信,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名謂“六尺巷”。此事跡也在當地成為美談。或許在“精明”人看來,張英此舉又何償不是“糊涂”之舉呢?其實,正是這種糊涂,讓鄰里間有了更多的禮讓、有了更多的包容、有了更多的善意、有了更多的溫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