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電影,電影里有句臺詞,大意是我們已經到了不容易再得到什么,反而是不斷在失去已經擁有的年紀。聽到了這句話真有點傷感,歲月無情,誰也沒辦法,無論用怎么的心態去看待遠去的歲月,相信太多的人也跟我一樣,會不甘心。其實真要說有什么不甘心的也難說得出來,總覺得還有許多事沒做,還有許多可以彌補的沒來得及彌補。成長就是一條選擇的道路,應該這么去說,當初放棄了的就正是不需要的,可偏選擇了的不盡人意,自然會遺憾,覺得放棄了的才是最好的。哪怕是明知不是這樣,也難免會這么想。
前半生,我們努力盡可能地多得到,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僅是物質上的最大可能的獲取,更多的是自我的成長。價值觀、思想、對這個社會和自身生活環境的看法,不斷的調整自己。每個人經歷了什么,從經歷過的事情里得到了什么,改變了什么,影響有多大,永遠只有自己才會明白。沒有失意、失敗、受挫、痛苦過,怎么會明白再面對各種各樣選擇和現實時,如果取舍?如何應對?沒有對知識、文化和教訓的吸收,又如何形成自己的觀念,對是非、成敗、得失的判斷和平衡?
現在看得到了什么的時候,更習慣去看擁有可見的,多大房子、什么樣的車子、可以消費和享受什么檔次之類的,這些有能力得到沒什么不好。更重要的得到是我們成長為了什么人吧?過去的努力、經驗、學習,這些獲得造就成了今天的自己,這又是讓我想到人們常說的調整心態。成為了什么樣的人,我始終認為價值觀對人是非常重要,看重什么,覺得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什么是最好的人生?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就是最好。但也知道幾乎沒多少人能做到,從小到大都被左右著,大統一的為了好學校、好工作、大房子、周圍人的看法眼光之類左右著一代又一代,只能朝一個方向使勁。并沒有多少人敢逆流而行,那樣會死得很難看。所以常常自問,到了現在,這是自己想要的嗎?應該說是的,在有限范圍內,盡了最大可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或許是少了太多的機會,沒能得到更多,但只要是自己愿意的,就是最好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