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大樹的童年。取得任何輝煌成就的人,在生命之初,只是一顆種子。
對這顆種子而言,它的最高使命就是實現(xiàn)自己,盡可能的發(fā)揮全部潛能,充分利用環(huán)境中的資源,最終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很顯然,并不是每顆種子都長成參天大樹,也不是每個人都成就了自己。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差別?
因為潛能的釋放需要合適的出口,環(huán)境中的資源很多,并不是每種元素都是自己所需的,一顆種子,經(jīng)過了怎樣的途徑才最終成長為一棵大樹的?
一顆黃山松的種子,因為偶然的原因,落到了石縫中,它只得到了一點點雨水,和每天幾個鐘點的陽光。但它毫不擔憂自己的未來,因為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怎樣滿足自己的需要。
它需要陽光,和很多營養(yǎng)元素。因此它把剛長出的一點嫩葉伸向陽光最充裕的角度,把根深深的刺入堅硬的巖石中,在貧瘠的‘土壤’里汲取成長所需的養(yǎng)分。即使是在巖石中,所需的養(yǎng)分分布也并不是均勻的,而它那逐漸發(fā)達的根系卻能不偏不倚的擊中最肥沃的角落。精準的選擇,完美無缺!一切都恰到好處,優(yōu)雅動人!
于是一棵漂亮的黃山松在眾人驚嘆的目光中,在陡峭如刀刃的崖壁上,迎著陽光傲然生長起來!
選擇,是每個生命實現(xiàn)自己的途徑。如同猴子添食皮毛中的鹽粒來補充體內(nèi)所需的元素,小雞吃掉石子來幫助消化,雖然它們并不懂得這樣做的生理意義,但本能幫助了它們。
同這些動、植物相比,處于進化鏈條末端的人,本能卻是最軟弱的了。人類社會特有的復雜性,也為選擇造成了困難,使得本能更加難以實現(xiàn)。
當你在本該說‘No’的時候說了‘Ok’;當你訂下一個目標卻因為惰性沒有實現(xiàn);當你早上從床上起來茫然的不知道應該去做什么...在以上情況發(fā)生的時候,你會受到沮喪的襲擊,那是來自本能的抗議,因為你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心理問題。因為本能可以被掩蓋卻永遠不可能消失,它會以其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煩躁、焦慮、抑郁、強迫等等,成為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也是我們當今社會一個消極因素,嚴重影響了很多人的幸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