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自己幸福,但是能得到幸福的人比較少;能長久保持幸福的人就更少。與人的‘幸福’有關的十個關鍵詞是:財富、才智、美貌、年齡、學歷、友誼、婚姻、親情、信仰、健康。
財富:金錢的擁有量可以衡量幸福的程度。有句俗話說:‘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看出擁有金錢是很重要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就說透了貧窮是多么可怕;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有錢能使鬼推磨’就太吹捧金錢萬能了。對于那些貪財鬼當然可以用錢去收買,因為人一旦太貪,多半是品質低劣;收買來了也會成為累贅。
至于一個人的財富來自何方?這也是很值得探討的。有人會說是辛苦工作得來的;或者祖上的遺產;或者結婚對方帶來的等等。這些錢今天能歸你所有,主要是你前世修了福德,結了善緣,才能獲得。有道是:“辛苦錢萬萬年”;‘辛苦換來幸福用’。要是投機取巧騙來的,搶來的,貪來的……。不正當得來的財富,必然來的容易去得快。老輩人說:“衙門前眼面前。”就是說這種不正當的錢,換得到的幸福就如同‘曇花一現’。就算一時感到幸福,更大、更長的悲哀在等著你呢。
才智:一個人擁有聰明才智,也是一種前世帶來的福報。看許多同等家庭環境,同等學校的學歷,同等工作單位的情況下,總有人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成果累累;幸福感自然很大;而有的人工作平平,少有政績。也就幸福感自然很低。
相貌:一個人長得美貌,也是一種前世帶來的福報,說明組成他(她)的身體的各種情緣比較正面;要是長相有缺憾,必定他前世的品德方面有欠缺。貌美的人讓人看了賞心悅目,自然人緣要好一些;辦事要順一些。但是貌美的人欲望偏高,不是有‘天生麗質難自棄’一說么?人的欲望太盛,肯定煩惱就會多。煩惱多了就幸福不起來了;甚至會有不幸發生。相貌平平者反而顯得比較清靜、自在。有句古訓:‘肥田美妻是惹禍的根苗;瘦田丑妻是無價之寶。’所以,單純追求美貌的外表是難得幸福的;追求人內在的涵養更重要。
年齡:人的幸福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減少。因為年齡越大。社會經驗越多,負擔的責任越大,求取的欲望越重,煩惱也隨之越重,自然幸福感會減少。
學歷:學歷代表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讀書多并不能與他的工作能力成正比。還有一個他學的專業與他的興趣是否一致的問題。上天造就的每一個人,都會安排他此生的事業;做得不對口就不能發揮他的特長?,F代人很重視文憑,以為文憑可是表示學歷的高低。許多孩子是被家長逼迫去求學的;因為有壓力而厭惡學習,反而適得其反。喜歡學習,善于學習的人,不一定非要在學校獲得知識;社會可能是一個最好的大學。
友誼: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勤于表。’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常喜歡個人閉門思考人生哲理,或獨自從事某項研究。有需要找人請教時,才會出門會友。也是禮節上的來往,并無過多物質利益。有時人多嘴雜,反而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小人就是指胸無大志,平庸度日的人。這種人更喜歡聚成一伙談天說地,論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亂。喜歡人情世故,以物質利益作交換;以財富論親密程度。不是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么?所以說來,這友誼也難免參雜金錢名利的交易。
婚姻: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石。基礎打得牢靠,家庭才會有幸福。古時候講究‘門當戶對、八字命合’;現在講究‘看得順眼,談得來,一見鐘情’等。古人的做法是講究‘今世姻緣前世定’;因為一段婚姻包含了家庭倫理和社會責任,就比較牢固、長久?,F代的男女婚姻沒有神圣的方面,只講求人的自我感覺;反而顯得不能保持長久。因為人的感覺是會隨著時間環境的不同而改變的;感覺沒有了,婚姻也破產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