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我都要給丫頭精心設計一個滿滿的假期,不管是學業還是特長愛好,似乎都幻想著能在這一個假期里有突飛猛進的提高。丫頭是個明辨事理,樂觀向上的孩子,大多情況下都會聽從我的建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到她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對我的很多安排越來越不滿。有段時間,我們關系一度很緊張,她問我:媽媽,我的一切都要聽你的安排嗎?我頓時啞口無言,如遭重錘一擊,大夢初醒。
是啊,我們做家長的,往往喜歡給孩子安排一切,可是并不關心孩子是否喜歡,只是打著“我們是愛你的,這都是為了你好!“”我們是過來人,聽我們的沒錯!”等等這樣的旗號來說服孩子,我們的初衷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前程,讓孩子少走彎路,可我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是否需要?
每個生命在這世上走一回都只是一個過程,對于浩瀚無垠的宇宙來講,生命真的是渺小如塵埃,就算是名垂千古的偉人,他們也只是星光熠熠的銀河中一顆閃爍的星星,所以不要太過看重自己,即便是對一個懵懂的孩童,我們也要報以由衷的尊重。你的悟道,你的經驗只適應于你的人生,如果對孩子沒用,那它們就只是一張張束之高閣的老唱片,你自己可以偶爾翻出來聽聽,孩子們卻鮮有光臨。
既然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那么成功與否有什么重要?經歷才最有分量。我們的經驗、悟道從哪里來,不就是在一次次的跌倒、爬起、潮漲、潮落中來嗎?那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這些跌倒、爬起、潮漲、潮落,即便他們彷徨迷惘,遍體鱗傷,也要給他們經歷選擇的權利。其實,彷徨迷惘也好,遍體鱗傷也罷,當他們走過之后,回過頭想想,不也是一種美麗,一種財富嗎?我們沒有權利剝奪這些美麗財富啊!
那天翻看手機里的照片,突然發現丫頭游學之前錄的一段視頻,說:“爸,媽,明天我就要走了,你們在家呢,一定要好好的,別太擔心我,我已經長大了,在那邊一定會很好的,我一定會好好把握這次機會,放心吧!“看完視頻,我的心潮不由又是一陣翻滾,是啊,孩子已經不知不覺間長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這不就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嗎?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本質的關系應該是愛,應該是相依相伴,如果沒有了愛,沒有了和諧,哪還會有似錦的前程?即使僥幸成功,那又有何用?
最后,用龍應臺的一段話結束此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