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以來,最害怕被別人說我很勵志,而我最常被人說的也是勵志。
看到我堅持跑步,他們覺得“你好能堅持哦,讓我跑個800米我都跑不動,你竟然能跑10公里。”
看到我堅持寫作,他們驚呼“為什么你的文筆那么好,我現在一篇文章都寫不出來,畢業后就沒動過筆了。”
看到我堅持閱讀,他們又像看外星人似的,對我說“我都不知道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看到我備課認真,對待每一節課都不馬虎,他們又覺得不可思議“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太勵志了。”
于是,我所有這些自認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很難完成的事情,到他們嘴里就變成了“勵志”。讀大學的時候,天天在一起住的室友告訴我:每天光看我的生活狀態,都覺得很累,更別說去做了,不知道我是怎樣堅持下去的。
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這么勵志
那時候的我,生活的確實很有規律:每天早上按時去食堂吃早餐,早餐完畢去圖書館看書,午飯時間去吃食堂,下午學習到五點回宿舍換運動裝跑步,五公里完畢后去吃晚飯,接著上自習,看書,10點鐘從圖書館回宿舍,泡腳,睡覺。這樣的作息幾乎雷打不動。
那段時間也是我的知識儲備增加最快的一段時間,看了很多書,跑了很多步,流了很多汗。
這樣的生活,在一般人看來確實是不太符合“常理”,于是,在她們眼中,這就成為了一種勵志。而我卻想說,如果可以,如果有別的選擇,我也不想活的那么“勵志”。
02
你說我很“養生”,飲食規律,堅持健身,但你們卻不知道這看似規律的生活背后是從小體弱多病的無奈。
是的,我從小體弱多病,因為雙胞胎的緣故我生下來就比別人瘦弱,落地的時候只有三斤六兩。是的,你沒有聽錯,只有三斤六兩,比一只小雞的體重都輕,奶奶經常還擔心養不活我。整個童年時代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去醫院,打針吃藥是家常便飯,因為我的抵抗力太差了,小時侯家里很窮營養又跟不上,所以一直面黃肌瘦,這樣的我,從來不會“錯過”任何一場流感。
到了初中都還沒有發育,頭發干枯臉部蠟黃的我站在同學中間看上去就像比她們小三四歲的小妹妹。不僅如此,我還染上了鼻炎咽炎,慢性病把本來就不愛笑的我折磨地更加憂郁。
高中住校,一個月才回家一次,而不爭氣的我住校的第一周就開始生病,一開始是臉上爆痘,本來就瘦弱的一張臉全被粉紅色的痘痘占滿,我很自卑,爸媽不在身邊,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我就去醫院看皮膚科。
那個好像并沒有什么醫學常識的實習醫生鑒定我是內分泌失調,給我開了一堆不屬于我這個年齡段的藥物。吃完藥后開始拉肚子,請假去校醫院看病,聽從醫生建議輸液,一輸就是一周。
高中本來學習就緊張,而我每次放學后光去看病就要花2-3小時。看病要花很多錢,爸媽給的生活費不多,為了輸液我經常不吃午飯。年幼的我根本不懂什么醫學常識!
后來痘痘好不容易下去了,我又發了一場高燒,40度,醫生看到刻度后都驚呆了,連續給我打了兩次退燒針,接著又是輸液,高燒才消退。
那次發燒之后一直覺得胸部隱隱作痛,上課的時候痛,寫作業的時候還痛,我很膽小,又什么都不懂,爸媽不在身邊連個傾訴對象都沒有。一個媽媽是護士的同學告訴我可能是發燒引起的心肌炎,于是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我留著淚向班主任請假去市醫院做胸透。
做完胸透后還是沒查出任何問題,可胸口還是痛,我又在第二天給媽媽打電話讓她陪我去做心電圖檢查……
現在回憶起高中生活,只記得躺在醫院檢查室里的絕望和校診所那難聞的消毒水味。輸液的時間很長,很多次,當別的同學在教室里學習而我卻看著連著吊瓶的,扎著管子的血管時,我甚至都想過死亡,因為那時候覺得,活著太痛苦了。
03
到了高二依然沒有擺脫醫院和藥物。那個時候因為感冒發燒鼻炎已經相當嚴重,又加上長期輸液的緣故,體質越來越差,幾乎每周鼻炎都會犯,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
當時聽說鄰市的一個老中醫特別會治鼻炎,我就趁每個月回家時讓叔叔騎著電動摩托帶著我去一百公里外的老中醫那里抓藥。老中醫的病號很多,每次都要排幾個小時的隊,再加上來回,一天的時間就沒有了。而且熬好的中藥很苦,但即使這樣每次我也都捏著鼻子喝完,因為我實在不想再往滿是針眼的胳膊上再扎針了。
也許是受了這位老中醫的影響,一次逛書店的時候,一個偶然的緣故看到了一本中醫書,我就無意識的翻開看,對照著自己的胳膊找各種脈,再從對應的章節中對照自己的病情,發現上面講的真的很有用,就把這本中醫書買了下來。
那之后我就經常在沒事的時候翻開中醫書看,說是中醫書,其實和養生書差不多,上面記載了治療很多病的偏方和預防的妙招。
于是我知道了用熱水敷鼻子可以緩解鼻炎,知道了用手指按壓迎香穴可以增加抵抗力,知道了黑米補腎,小米養胃,紅豆補氣血,知道了泡腳有很多好處……
后來,我就經常按照那本書上記載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飲食,那種感覺就像是一直孤獨前行的我身邊突然多了很懂我,可以幫助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了原來我并不是孤單無助的。不知道是心里作用還是自我暗示,那之后的我,體質就開始慢慢變好了。
上大學后條件慢慢變好了,空閑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更有條件踐行中醫書上教的方法了。于是,在堅持每天喝粥的基礎上我還經常刮痧,堅持長跑,東北學校澡堂里有汗蒸房,我就每次洗澡的時候去汗蒸15分鐘祛濕氣,多喝湯補氣血,盡量不訂外賣。
這些,在你們眼中都是“勵志”,而對我來說,其實是別無選擇,因為不這樣做,我真的沒有辦法生存。是的,我的初衷只是能夠好好地生存。我至今都記得,高一那年秋天,躺在學校黑暗的診所里,靜靜地盯著天花板看著藥物流進一滴一滴地流進我的血管里的絕望。
04
你埋怨我上學時天天吃食堂,周末了也不和寢室人出去聚餐,可是你卻不知道曾經的我是來自怎樣的一個家庭。
因為是雙胞胎,和妹妹同時考進同一所大學對我們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原生家庭來說真的是喜憂參半。
上大學本來就要花很多錢,而我和妹妹還是兩個人同時讀,開銷是別人的兩倍。因為知道我的每一筆錢都是沒什么能力的爸媽辛辛苦苦掙來的,所以我怎么敢亂花?
我至今都還記得,爸爸沒有按時給我打生活費,飯卡早就沒錢的我,看著余額為零的銀行卡,我四處給朋友打電話語氣輕松的假裝“蹭飯”的那個寒冷的晚上。
我不敢催爸爸,因為我知道他的不易,只能通過自己想辦法,盡可能讓自己吃飽穿暖。那個時段,很多時候,我真的可以用“吃了上頓沒下頓”來形容。
所以,當十一國慶節假期,早起做兼職的我吵醒了你們的美夢的我被你們埋怨的我,即使內心再委屈沒有一絲怨言。所以,當寢室聚餐唱K我找借口缺席,得到你們的不解時,我也不想做太多的解釋。
因為你們沒有體驗過拿著飯卡在校食堂里走了好幾圈,只為找到一個能買得起的飯的心酸,你們也沒有經歷過向父母要生活費卻招來一頓埋怨,只能一個人在沒有人的走廊里失聲痛哭的絕望。
這些你們都沒有經歷過,你們永遠都不會懂,你們也永遠不會明白,我為什么活的一直這么小心而克制,為什么要這么“勵志”。
因為,我真的沒得選啊,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如果我不努力,我不“勵志”,現在的我,恐怕早已經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少婦,或者是流落在某一線城市的打工妹。
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這么勵志,我也想在該玩的年齡盡情地玩,該享受的時候盡情地享受。我也想在放假的時候睡到自然醒,想參加寢室聚餐而不是去吃食堂。
可我不能,我只能逼著自己,一點一點地,用不被人理解的方式,去變好。因為我如果不去努力,不去爭取,我連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我選擇了勵志,而是勵志選擇了我。
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這么勵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