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要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想要過著懶惰安逸的生活,但是生活是一個戰場,是一場向懶惰安逸的本能勇敢對抗,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吧。
最近被一則熱點刷了屏:34歲女子發帖求助,聲稱自己存款50萬,不想上班。
刷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正陪著月薪8萬的閨蜜在望京SOHO熬夜加班。
本來她這種女強人是不用我深夜陪伴的,只是一周前剛剛失戀,我怕她半夜想不開跳出去看夜景。
當我一臉艷羨地讀出因存款50萬而不想上班時,閨蜜嗤之以鼻。回頭瞥了我一眼說:
“50萬就不想上班?那她這輩子完了。”
其實這位34歲的女子,并不是我聽到的第一個因有存款而不想上班的人,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畢竟人的本能就是選擇相對安逸舒適的環境進行生存。
注意,是生存,不是生活。
我的一位男性朋友,青島本地人,29歲,靠收租為生。承蒙祖上房產頗豐,畢業之后都沒正經兒上過班。
每天睜眼中午12點,下午便呼朋喚友準備打籃球,奈何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往往最后只是他一人無聊的在籃球館練投球。
那種感覺就像被整個社會拋棄了,別人在社會中努力生活,而他就像一個旁觀者,永遠參與不進來。
久而久之,當他想伸手摸一摸社會摸一摸生活時,他都沒有伸手的勇氣。
當你真的將這種有存款而不工作的想法變現時,你會發現日復一日的“自由生活”,讓你沒有了思考的能力,只會麻木得被動接受;
人也變得膽怯起來,沒有膽量迎接新事物,當遇到阻礙時,再也無法張牙舞爪斗志昂揚。
誠然,近些年社會變化太快,稍不留意,就會被甩在時代的后面。
每個人為了適應這種快節奏的工作節奏,用熬夜換更多的時間,用健康換更快的晉升,用虛偽換看似有用的社交。
受夠了職場的爾虞我詐,受夠了格子間傳來噠噠噠的鍵盤聲,受夠了聽老板千篇一律的例會內容…很累,每個人變得易怒、疲憊、焦慮。
逃避可能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可是你想想,有多少年薪上百萬的人都在兢兢業業地深耕于職場。
他們見過凌晨的燈光,也見過清晨的朝陽,跟客戶扯過皮,跟業務斗過嘴.
他們披荊斬棘,從金字塔底部一步一步爬上塔尖,成為優秀的存在。
其中艱難險阻,只配由成為精英的他們親口訴說,別人是無法說出一二的,因為沒有切身感受,一切都是空談。
而這些,往往都一笑而過,充滿了勝者的超脫和淡然。
那些被生活打趴在地的人,反而到處去抱怨命運的不公和生活的殘忍,為懶惰的自己找一個借口。
你可以安逸地生存在街道拐角巷子口,卻沒辦法安逸地生活在市中心寫字樓的最高層。
不勞就想永逸的思想,是最毒的毒藥。
它會腐蝕到你連渣都不剩,最后化為一灘血水,蒸發在別人努力呼吸的空氣中。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戰場,向懶惰安逸的本能勇敢對抗。
只有贏得這場戰爭,才會成為三角塔尖優秀人士口中的“我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