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會控制情緒,抑制沖動型消費
“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人最容易因內心情感變化而做出輕率的決定,所以在這類人群中沖動型消費比較普遍,很多年輕人會在游戲、美容、音樂、數碼產品等領域大量消費,而開支往往占比很大,因此年輕人理財最首要的就是需要抑制一些沖動型的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理財其實很簡單,重點就是要減少非必要性的開支,節省就是一種增長。理財者一定要具備“自我約束力”,理財不要盲目跟隨,也不要輕易掏腰包。如果碰到難以抵擋的誘惑,可以找個更長遠的目標來時刻警示自己不要亂花錢。
二、了解財務狀況,學會記賬
想理財,年輕人就一定要了解什么是財務,什么是資產、負債。負債就是你每個月生活的支出,資產就是你在支出后還能余下的凈收入,要記住了解自己是做事的基礎。
年輕人容易沖動消費,不知不覺中,一個月的薪水就少了很多,花在了什么地方卻不得而知。那么從現在開始,準備一個賬本吧,看著記下來的賬目絕對會讓自己大吃一驚,原來自己花錢是這樣沒有節制的,然后在下一次花錢的時候,總是會去想想應該還是不應該。
三、 強制儲蓄用于投資
初入社會,年輕人剛剛步入工作崗位,資金少,銀行的理財產品如基金、信托都門檻頗高,理財的資金該從何而來?不妨利用儲蓄來進行投資一些低門檻的理財產品,如聚財貓,兩年多給300多萬喵友帶來穩穩收益。
強迫性儲蓄是起步時最好的方法,每月可以強制自己積攢200元,別小看了這200元,一年才2400元,如果第二年每個月再增加200元呢?就是一年4800元,加上第一年的錢一共7200元。第三年再增加每個月200元投資,這一年里就是7200元。再加上前兩年的7200元,再加上可能的投資收益,這樣下去,剛工作的頭五年,就可以自己不借助父母的幫助攢下一筆不小的資金,可以算作第一桶金吧。
四、 避免資金閑置
年輕人還面對著生活壓力,例如:我要買房買車,我要為未來規劃,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對于普通的年輕人來說,買房、買車都是長久大計,與其讓資金閑置,還不如做一些低風險的投資,盡管收益可能較低,但也比銀行活期儲蓄的利息要高。
年輕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更強,方面是因為年紀輕的關系,另外一方面是有時間和能力去賺到更多的錢,因此可以承受一些投資上的損失。如果不愿意承擔基金或房產投資的風險,可以考慮一些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產品,如聚財貓、理財型保險。
五、 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
年輕人愛沖動,心態容易因環境發生變化。投資是一門“內外兼修”的功夫,除了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理財品種以外,身心健康并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這也有助于提升財富獲取的幸福感,而提升幸福感才是理財投資的最終目的。
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沒有風險很低收益卻特別高的好事。好心態決定好人生,理財不可能是一路高漲,肯定要面對曲折,年輕人一定要有一個強大不屈的好心態。
六、 學習理財知識,養成投資意識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日不學十日空。利用時間學習了解更多的理財投資知識,可以讓人開拓投資眼界、發現更多的商機,知識嘛,越多越好。另外,在學習理財知識的同時,還要逐漸養成記賬的習慣,形成財富管理的意識。
舉例來說,由于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保險、公積金等,我們每月的工資大多不是一個整數,總會有些零頭,都可以拿出來做一些投資。理財很簡單,必須得有對財富強烈的追求欲望。
七、 利用自身優勢做理財
年輕人熟悉互聯網,也用大把的時間去搜集網絡信息。小宇就是是一名熱愛互聯網的90后大學生。在日常網絡生活中,他經常寫微博、看韓劇、刷微信、逛貼吧、玩網游。“大約從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把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來上網。”他認為自己在生活中幾乎已經不能離開互聯網了。沒錯,互聯網就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自身優勢。
互聯網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掌握的信息是海量的,他們的意識超前,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如網上購物、網上創業、網上理財。而互聯網金融的理財方式正是基于網絡之上,年輕人可以輕松掌握行業的整個動態信息,及時對于投資理財的網貸平臺做出準確判斷,不至于因為不懂而盲目投資。
八、 了解投資市場、政策的變化
不僅僅是買打折商品可以讓你“省錢”、“賺錢”,投資才是更好的財富增值方式。年輕人玩轉理財,不僅僅需要了解理財知識,也要知道政策、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都需要年輕人多下功夫去看,去聽,去了解。
九、 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
避免局限于一種或是單一的投資渠道,盡量多元化的投資。俗話說得好,盡量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就是這個意思。分散投資分為四類:對象分散法、時機分散法、地域分散法、期限分散法。
十、 用復利去賺錢
滾雪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同樣,投資除了收益以外如何再增長得快速,答案就是“復利投資”,用投資獲取的收益繼續進行投資,本息利滾利。要知道復利投資在任何一個理財方式當中,都是賺錢的大利器。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