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索尼后的馬思宇創立了竹馬文化管理咨詢公司,如果定位在職業心理咨詢培訓上的話,那么這個定位是來自于馬思宇兩個關系網經驗的總結。
在沒離職之際,馬思宇有個HR經理圈,有近10年日企工作經驗的他利用業余時間做培訓。離職以后,朋友有需求也會找到他。這令他發現員工職業方面的培訓需求很多,而效果好的卻不多。
他對心理學非常愛好,在考心理咨詢證書的學習過程中最終進了心理咨詢圈。在進一步接觸過程中,他了解到:人們在職場上出現問題的病根常常在心理上。
結合上述兩個關系網得到的信息,馬思宇這樣認為,職業心理咨詢在目前情況下還是個缺口,而有過企業工作背景,學過心理學的他,正好適合做。定位明確,他還研發了一些相關的課程。時間過了不久,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需求證實了馬思宇的判斷。公司希望給保險人員做溝通能力培訓,當他和公司負責人溝通時發現:保險人員并不缺乏溝通技巧,而是缺乏成功感,這源于巨大的工作壓力。所以應該給保險人員做如何調試心理壓力的培訓。不管這所公司和多家培訓機構怎樣接觸的,但最后還是把這批生意給了馬思宇。
“我的定位就是在與不同關系網交流中受到啟發而做出的,否則我還在迷茫,憑我自己開的小公司怎么和其他成規模、有名氣的公司競爭呢。定位后,也是關系網里的人最先知道的,其實他們就是我的推廣人,幾乎我接的培訓都是圈里人所介紹的。”馬思宇非常感謝他的關系網。
一個朋友這樣說道:關系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呀!幾乎每個人都在編織著那張看不見的關系網,而處在網中央,有的人清醒,有的人迷茫,有的人功利,有的人無知……形形色色!本文只是解說了關系網很少的內涵,更多的是需要關系網中的人自己去品。但不管怎樣,沒有關系網經理人肯定是寸步難行的!大部分的人只知道比爾·蓋茨,他今天真正成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因為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趨勢,還有他在電腦上的智慧和執著。其實比爾·蓋茨之所以成功,除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比爾·蓋茨的關系資源非常地豐富。在比爾·蓋茨創立微軟公司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卒,但是在他20歲的時候,簽到了一份大訂單。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