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為什么有些人好像很好學,愛上各種講座培訓班,還舍得花錢,但好像沒有什么卵用?
這個問題,我們武俠評論界也很關注。簡而言之一句話:他們學的不是知識,是一堆道理。
只學道理不學知識,沒什么用的。
就比如楊過,小時候到重陽宮去學本事,得罪了師父。師父怎么收拾他呢?就是不教真功夫,天天教道理,什么“修真活計有何憑?心死群情今不生”“精氣充盈功行具,靈光照耀滿神京”……
學了大半年,有用嗎?一點用都沒有。關鍵時候還是義父歐陽鋒教的一點點蛤蟆功管用。這就是典型的學了一堆道理,卻并沒有什么卵用。
現在很多人愛學道理,不愛學知識。這很好理解,學道理容易,學知識難。
誰還聽不懂幾句道理對吧,做人要這樣、做事要那樣之類,簡單又輕松,沒門檻,小學初中文化程度都可以學。雞湯為什么走紅?因為里面基本上沒有知識,都是道理。具體不舉例了。
記得我小時候,八九十年代那一陣,特別時興抄名人的名言警句,其實也是一回事。
只學道理還有一種好處,就是你學到的東西很容易轉述,可以直接拿去裝逼。“記得擁抱你身邊的人”“每天讓夢想叫醒你”,一分鐘你就學會了,可以立刻拿去轉述(裝逼)了。
而知識就沒有那么容易轉述了,哪怕是最簡單的知識,比如大家都會加法減法,可你要給別人轉述一下加法是怎么回事,有那么容易嗎。
學道理,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在學習,產生一種“自己每天都在進步”的幻覺。我有一個熟人就喜歡上培訓班,最近又上了一門課,叫做“抱抱課”,主要的課程就是讓他們在黑暗里互相抱,說是為了教育他們“人和人之間要互相信任”,2000塊錢。
瞧,他學的就是一個道理。這個課他上得積極,很有滿足感,覺得自己棒棒噠。但其實沒有什么卵用。他連普京和特朗普是誰都不大分得清。這種課學一輩子也沒什么提高。
同樣的,那些培訓老師們、人生導師們也喜歡講道理,不喜歡講知識。
因為講道理容易,誰還編不出幾個道理騙人啊?而講知識就難了。
騙子老師有什么特點?一句話:你問他們知識,他們回答的時候都會轉換成道理。
比如你問:杜甫為什么說“無邊落木蕭蕭下”?
他就會說杜甫講的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呀,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一草一木,還有我們的生命都有規律。所以我們要順應規律,不要逆天行事,比如晚上十點之后睡覺你就是違反了規律,就是逆天行事,你的“氣”就會變濁,就會不健康,blablabla……
他絕對不會說這句詩和楚辭有什么關系,和早期古典詩歌有什么關系,和杜甫的人生經歷、創作習慣有什么關系。
因為一來他不懂!二來,他講這些你也不愛聽對不對。你其實不耐煩聽知識,只想聽道理。
總之,在講臺上,越是騙子,就越不愛講知識,越愛講道理;在學習上,層次越低的人,就越不愛聽知識,越愛聽道理。
你問他們知識,問得太細,他們就會發火,就會生氣,至少會不耐煩。
很多“氣功課”又火了,很多“國學課”又火了,沒什么特別的,騙子和傻子的合謀而已。
那么,一個人知識水平很低,卻學了一大堆道理,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有的地方是有用的,比如在古代,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很封閉的環境里,還是有用的。
一個封閉的鄉村里,一個人沒什么文化,但學了一堆道理,什么要行善啊,要感恩啊,要努力啊,兒不嫌母丑啊,基本就可以讓他做一個好人了。
因為他在那種環境里,一輩子要處理的信息很少,要面對的關系很很簡單,無非就是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那種地方,一點粗淺的人生道理,一點鄉規民約,就夠用了。所以我們經常在偏僻的地方看見淳樸可愛的人。
可是越到現代社會,越是信息發達、聯通廣闊的地方,就越沒有什么卵用。你面對的信息、關系都很復雜。國家、地區、民眾、族群、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那點子貧瘠的道理是處理不過來的。
在這種環境里,他們往往就不再淳樸可愛了,而會有三種毛病:
一是會特別固執。
二是同時又特別好哄騙,多假的謠言都信,多low的騙子導師都追。
三是會越來越排斥知識。當他們篤信了一些粗陋的道理之后,就會漠視一切反面的證據,哪怕這些證據像房子里的大象一樣明顯。
發現沒,有一種人,他們臉上總有一種氣質,就是沒文化卻又很固執的氣質,就是這么來的。
掃地僧曾經曰過:武功要佛法來輔佐,不然會筋脈俱廢練成癡呆。同樣的,現代社會,道理也要知識來輔佐,不然會變成一個偏執的、思維水平很低的人。
我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啥磊你這個敗類,原來還喜歡你的,可是發現你居然否定傳統文化!冷笑取關!”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卻先學了一個道理:傳統文化棒棒噠,傳統文化真偉大,傳統文化不容否定。
快別特么葉公好龍了。你信不信,我拉真你去學傳統文化,從“攝提貞于孟陬兮”搞起,你比兔子都逃得快。
最后,我這篇文章寫得很快,二三十分鐘就炮制好了,為什么?
因為我這里沒有知識,就是一篇純的道理。
摘自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