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種消遣和消費的過程,花錢享受異地的風光、風情、美食和服務。
有人說旅游就是從你活膩味的地方到別人活膩味的地方去。講究什么呢?講究走的順利,住得舒適,玩得開心,食得美味,購得稱心如意。講究這些時,一遇到飛機誤點,旅館臟亂,景區擁擠或者是刮風下雨,購物挨宰等等,便會怒氣沖沖,怨天尤人,覺得十分掃興倒霉。旅行則是一種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體驗自然,感悟人生,不懼怕遭遇雨雪風霜和艱難險阻,把一切都視為人生的一種經歷,一種體驗,隨遇而安,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沉著應對,這就是旅行。
旅游就像快餐一樣,將景區、景點作為集中目標,恨不得省略一切過程快速到達,以了卻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所以我們國家才出現了什么N日N國游,只有在浮華的社會,這樣的項目才會大受歡迎。旅行如品美酒,要調整心態,放慢腳步,更注重的是漫漫旅途中的細細品位和觀察,以獲取新知。所以也可以說旅行沒有終點,行者永遠在路上,正因為如此有別于旅游者酷愛的高檔、奢華、星級標準、服務設施和世界知名人頭攢動的旅游勝地。旅行者鐘情于人跡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盡管旅游者和旅行者也常常狹路相逢,但從外表、裝束、音容相貌到精神氣質,心理心態都差別甚大。
旅游之所以是從你自己活膩味的跑到別人活膩味的地方,那是因為心被功利和物欲所束縛,所以不管跑到哪兒終究是一個膩味,高興不起來。只有當心是自由的,才能走到哪兒都有美的發現,都有行者的快樂。有一個旅行者,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中國人你為什么不快樂》說的是心被欲望禁錮就不會有快樂,心永遠在探索新知,生活才會充滿奇趣與快樂。旅行在一個人獨行的時候,會有獨特的眼光和思索。相伴而行時,可以彼此分享與交流,而令人身心愉悅的自然風光和異域環境,又使行者容易敞開被城市禁閉的心扉,彼此深入溝通了解。因此,伴旅往往能夠成為長久的知音、知己。這和旅游中的所謂一夜情和艷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旅游者選擇的旅伴常是曇花一現,游過之后各奔東西,彼此忘卻。古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認為把讀書和旅行結合起來可謂理想和完美的人生,實際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長途旅行,有一位叫馬賽•普羅斯特的學者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發現新的領域,而在于擁有新的目光。我們也可以說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之旅不在于擁有權勢或金錢,而在于擁有精神、智慧和道德的力量,讓我們少去旅游,多去旅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