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1984年,我出生在廣東梅州一條偏僻的山溝溝里面。按照普遍的觀點,時代對我們這代人并不友好:我們并未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第一波紅利,卻在未來幾十年中幾乎每一個時間節點都“霉運十足”。
前幾年,人人網還比較紅的時候,有一篇文章被無數網友瘋轉,估計閱讀量可以輕松秒殺現在的各種“10萬+”。這篇文章大體意思如下:
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我們讀書的時候,大學畢業是分配工作的;
我們畢業了以后,工作是要自己努力找的;
我們沒法賺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我們開始賺錢的時候,房子是要買的;
……
雖說有些夸大成分,確實也描述了80-90的一群人在獨特時代背景下所遭受的“困境”。和70后相比,80后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但畢竟那時候“重視教育”的理念剛剛普及,基礎軟硬件設施也不夠具備,80-90初的人在早期教育上還遠遠無法和現在相比。
從發展機遇方面看,內地在改革開放后爆發出海量機會,但那時候這幫人又還在念書,無法享受到這一福利。
待終于畢業熬出頭,才發現這個世界完全變了:
首先是規則變化了,以福利分房和畢業分配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的取消,意味著年輕人在自我發展上逐步進入完全的“市場化”階段。
1998年中國福利分房制度開始取消
其次是秩序變了,如果說改革開放是對舊秩序的打破,建立新秩序的過程,那么現在新秩序也基本穩定了,涌入社會的新生力量充當的不再是開拓者的角色,而是對現有力量的補充和完善而已。
身處時代的洪流,經歷如此大的變革,遭受來自精神、經濟上的巨大壓力,也難怪年輕人會迷茫,上面的這篇文章會引發如此多人的共鳴和吐槽。
事實上,這種大規模的迷茫和痛苦的轉變,中國并非個例。似乎存在這一一種現象:秩序越是確定,對年輕人來說越難得到機會。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
二戰期間,日本經濟遭遇毀滅性打擊。有賴于美國的援助和一系列積極政策,后面又奇跡般地崛起。到現在,雖然經歷過“失去的十年”,但日本已經是世界上當之無愧超一流的發達國家。
極度的發達,往往意味著秩序的完善。而秩序的完善,對年輕人來說未必是好事:這往往意味著國家發展的紅利已經消耗殆盡,即使有新的機會點,也早有無數先行者把控著所有的關鍵點。
到現在,貧富差距過大以及找工作難已經成為日本年輕人最大的難題。很多大學畢業生甚至只能以“臨時工”的身份換取生存下去的資格。到2014年,這種非正式工作人員的數字已經達到接近2000萬。
正常的就業已經成為奢望,更難成為日本年輕人改善生活,實現階層躍遷的有效途徑。更難之處在于:日本的傳統文化拒絕失敗,且很多機會點都把持在大企業手中,使得創業并不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歡迎。無疑通路又少了一條。
據調查,20歲-40歲年齡段的日本年輕人,自殺已經成為排名第一的死因。
中國的無限機會
如果對比中國和日本,那么80、90后所經歷的這些迷茫,無疑是和日本極其類似的。日本的昨天就是中國的今天,日本年輕人曾經經歷的,中國的年輕人正在經歷。
高企的房價,找工的艱難,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讓我們以及下一代人成為“迷茫的一代”。像老一輩那樣只要膽子大、敢去闖,就能闖出一片天的黃金時代也好像一去不復還了。
高房價高租金下誕生的中國蟻族
如果不發生點什么,似乎日本年輕人的現在,就會變成我們的未來……
但一件事情,改變了現在的中國,也將改變中國年輕人未來的命運。甚至毫不夸張地講,我們的未來不會像日本那么“悲慘”,而將無限光明。現在,是年輕人自立的最好時代。
這件事情,就是互聯網的大規模普及化。
一些事情正在發生
前幾天,一位朋友對我講:通過自己運營的公眾號,他在上個月純收入達到了接近10萬元,其中4萬多來自粉絲的打賞,5萬多來自廣告。
這位朋友現在才讀大2,可是通過運營公眾號,他已經實現了遠超大部分工薪階層的收入。大學讀書,非但沒要家里一分錢,還可以給家里寄錢。而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并不在少數。
微信公眾平臺注冊數已經超過1000萬
2016年以來的一波內容創業高潮,造就了很多平臺、企業。與此同時,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品嘗到不求人、不搞關系,只憑借知識和汗水得到收獲的滋味。
在過去,“改變命運”是一個沉重的詞語。它往往意味著你需要有深厚的資源積累,足夠的運氣,很長的時間。但現在,一切都在被顛覆。一兩年,一個年輕人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事情層出不窮。
微信公眾平臺只是其中一個轉化渠道,在它之前,淘寶是很多年輕人尋夢的平臺。還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一位高中同學成績不好,只考上了2本。他大二開始開淘寶,等我畢業的時候,已經開上了寶馬。
背景、資源、人脈、關系、金錢,這些在過去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重要因素,逐漸在被一些新的因素取代,比如眼光、技能、努力。這意味著舊的秩序在被逐漸打破,被一些新的秩序取而代之。
新的秩序正在來臨
互聯網帶給中國最大的改變:便是逐漸瓦解過去建立在實體上的舊秩序,逐漸形成建立在信息上的新秩序。
新舊交替的過程,則意味著資源的再分配。對年輕人而言,一切都并非不可能改變了,他們甚至期待改變這個世界!
比如說“就業”這個詞語會逐漸消失,我們正在經歷“企業化生存”往“平臺化生存”的關鍵時期。
在過去,工作意味著我們要么受雇于某個人,要么受雇于某個企業。而今天,因為平臺的存在,我們受傭于自己。
豬八戒是國內最大的威客平臺,每年都有百萬千萬量級的人在平臺上發布任務,完成任務。
威客是指利用互聯網渠道,把自己的知識、技能轉化為收入的一類人。在這種交易關系中,威客不受雇于任何企業或者個人,但做的好的往往輕松超過大部分打工者。
類似的這種“平臺化生存”例子還有很多,如前面提到過的微信公眾號;又比如YY、美拍、映客等直播平臺;今日頭條、簡書等內容創作平臺;又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分答平臺。
在國外,甚至還出現了Topcoder這樣的網站。從未見面的陌生人,不受雇于任何人,可以擔當不同的角色,組建不同的團隊,完成高難度的編程開發任務,賺取高額傭金。我的一位朋友,通過這個網站年收入接近百萬。
全球最大的編程競賽網站Topcoder
不管你是程序員、作家,還是畫家、表演者,你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平臺,通過平臺實現收入,完成自立的過程。
而現在,一切剛剛開始!
這意味著什么?
平臺化生存,絕不僅僅代表我們“換個方式賺錢”,其影響無比深遠。
這種新形態,打破了組織、時間、地域、社交的局限,真正將價值的創造、專注程度、時間投入等生產過程中的核心因素放到了第一位。
對年輕人而言,前面的東西很難改變;而后面的因素,只要我們愿意付出,總能做到更好。這也意味著:只要你有才能,永遠不用擔心被埋沒,你總能做到有尊嚴,且體面得活著。
過去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東西,自然而然就已經到來。
這是一個屬于我們的時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