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寫過一句話: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要記住,這個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
這句話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反復(fù)引用了很多次,但我也發(fā)現(xiàn),每過一個階段都對這句話有更深刻的理解。
昨天在逛豆瓣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當有人珍惜你的時候,千萬別裝逼》,想起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的一些句子:
我對你超級好,是想讓你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我,而不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牛B。
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來待你,恐怕你早已離去。
當時看到這些話,覺得蠻對的。
這世上就是有很多不懂珍惜的人,就是有很多把別人的好,當作理所當然不知感激的人,就是有很多享受著別人不平衡的付出,而不思回報的人,就是有很多,別人一喜歡他,就覺得自己牛逼的能上天,而把別人的尊嚴踩到腳底下的人。
然后等到把別人的善意、溫柔和愛都耗盡了,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識好歹,接著又追悔莫及。
但是,在我認識了樓上的小哥哥之后,我忽然發(fā)現(xiàn),其實那些不感激不回應(yīng)不珍惜,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人品不佳,而是,一方的付出和另一方的接收存在嚴重的不平衡。
付出的人,覺得自己掏心掏肺,感天動地了,而負責接收的人,他們壓根就沒有感知到,甚至把別人的付出異化成了另外一種負面的東西。
02
在我的文章里出現(xiàn)了樓上小哥哥這個人物之后,引發(fā)了很多猜測,甚至有讀者覺得我筆下的他很暖,直接發(fā)消息讓我給牽紅線。
我說:“一定是我眼里的光,給你鍍了金身。”
他說:“是的,你的眼睛是亮的,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自帶色彩。”
我們倆在5月31日達成了一個口頭協(xié)議。
我說我一個人過了太久,都已經(jīng)忘了如何對別人花心思,如何對別人體貼照顧,如何溫柔,所以,我要帶他一起,我來學習怎么付出,他來學習如何接納。
當時這么說,真的就只是想放松他的警惕,讓他能接納別人對他好。
哦,一定還會有人問我為什么對他好,其實原因超級簡單,這就像是你身邊有個不快樂的病人,眼睜睜看著他過的不好,就會不自覺的想做點什么,雖然自己不是醫(yī)生,或許也根本幫不了什么,但還是想把能做的都做一做,能給多少溫暖就給多少。
但這半個多月來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與其說,是我在為他付出,倒不如說是他在幫我成長。
終于懂了羅賓·威廉姆斯在《心靈捕手》中說的那句話: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發(fā)掘的方法唯有嘗試。
03
在遇見他之前,我好像是沒有見過男生的,甚至是沒有見過人,因為我沒有用心的去了解他們、接納他們,常常是站的遠遠的,拿著一個舉的高高的尺子,去衡量他們,給他們貼標簽、下定義,從來沒有把自己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給出去,所以我也看不到他們最有價值的樣子。
記得去年,有個朋友半夜十點多來找我,目的就是給我一盒糖,他說,是學生家長送的,知道我愛吃糖,下了課剛好順路,就給我送過來了。
當時真的沒多想,他不吃甜食,又順路,就是一個剛剛好而已,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是我沒有用心去揣摩別人的心意。
在自己嘗試著無條件對一個人好之后,才真的明白,別人的那些不動聲色的好,其實都默默用了十二分的心意,是我們把它們看輕了。
小哥哥幾乎是我見過的男生里,飯量最大的一個,他的說法是,每天都要花很多精力和負面情緒作戰(zhàn),所以要多儲備點能量。
于是每次一起吃飯,我都會把自己碗里的一部分撥給他,“你多吃點呀,我剛好減肥”(可其實,你們知道我有多能吃的)。
特意送的六一禮物,要跟他說,我是在給自己買東西,看到便宜,順便給你也買了,明明是花了心思刻意做的事,卻要表現(xiàn)的云淡風輕,只是一個順便而已。
跟朋友出去玩兒,吃到好吃的冰淇淋,專門多買了一個,拿了一路帶回來給他。
他說小區(qū)外面的飯館都吃夠了,每次吃飯都覺得發(fā)愁,我就開啟了愛做飯模式,明明是個沒做過飯的人,卻成了五六個人的做飯阿姨。
看到他的床單舊了,雖然他一再強調(diào),要忍住要忍住,最后還是忍不了,在京東上買了新的要給他換掉。
花了很多精力去關(guān)注他的情緒,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接納還是拒絕,然后再默默調(diào)整自己的方式。
04
對一個人好,真的是一件超級難的事,因為無條件、無要求、不需要回饋,那大概是神仙才能做到的,自己用出去的心意石沉大海,連個水波都掀不起來,這感覺真的很喪啊。
又一次感受到,為什么有的男生追了你一半就不追了,為什么你要求的別人如何如何對你好,沒有人做得到。
如果你試著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一次,就知道那有多辛苦了。
比如,我第一次給小哥哥送禮物,他感受到的壓根不是開心,而是滿腦子懷疑我有什么企圖,怕欠我人情,絞盡腦汁想著怎么以物換物的還我。
就是有這樣的人,他們對別人的好是排異的,你用出去的心意,傳達到他那里卻被異化成了壓力和煩惱。
還有做飯這件事,雖然不全是給他做,但確實是因為他才做的,當然了,這一點他一定沒意識到,否則的話,我做好了飯,他卻去吃別人的,我會想打死他!
漸漸發(fā)現(xiàn),我其實不是沒要求的,只是我的要求不是現(xiàn)給現(xiàn)報,也不是物質(zhì)的。
首先,我希望他快樂,我甚至要求,我給了一分的好,他能多十分的快樂,而現(xiàn)實是,我給了十分,他只多了0.5分的快樂,甚至又附加了3分的煩惱,這我就很不開心了,好像自己的付出沒有實現(xiàn)應(yīng)有的價值。
其次,我還希望能夠換回一種親密關(guān)系,或者說是一種被需要感,這會讓我很有存在感,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但是,他的感知能力太弱,別人的好,第一反應(yīng)是推出去,即便接收到,也會想方設(shè)法歸還,目的就是不欠人情,可不欠人情,就意味著拒絕把任何人請進生命里。
這樣的被推開,很容易就把別人的耐心和溫柔都消耗沒了,如果不是足夠不要臉,誰也堅持不久的。
有一次,我跟他說,你知道跟一個人親近是什么感覺嗎?不是你需要幫助時才想到這個人,而是當你心里空落落的時候,想到這個人就會有種踏實的、暖暖的感覺,你跟他在一起是舒服的、溫暖的、放松的、有根的,會不自覺的對他投以感情,關(guān)心、體貼、想念、疼愛。
但他說,他不知道,他的世界里一直都是一個人,而且也以為整個世界都是這么孤獨的。
05
比較欣慰的是,我臉皮足夠厚,而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努力配合我的引導,最近就真的一點點變了。
前兩天給我發(fā)來他日記里的一句話:像是陰霾很久的天空終于裂了一條縫隙,陽光穿透進來。
上周末一起吃飯,我把自己碗里的蝦夾給他,他說:“你快有我姐對我好了。”
原來整天兇巴巴的一張撲克臉,現(xiàn)在笑容多了很多,同居的其他小伙伴說起他以前自閉時的狀態(tài),跟現(xiàn)在完全判若兩人。
以前超級自私的,對別人沒需要,也討厭自己被需要,完全沒耐心,現(xiàn)在,他居然知道有意識的對別人好了。
比如有一天早晨我洗完碗,發(fā)現(xiàn)餐桌上有瓶優(yōu)酸乳,他說,是順便多拿了一瓶。
端午節(jié)公司發(fā)了三只松鼠的零食,沒開封就放到了我的臥室里。
收禮物也不會再刻意記著,要以物質(zhì)的形式還回來了。
還主動要教我雙節(jié)棍,帶我打羽毛球,教我游泳。
他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為溫暖的人。
我說沒關(guān)系,不需要一下子就逆風翻盤,進步一點點都是好的。
06
從前總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對別人挑剔,這個人不夠溫柔,那個人不夠體貼,這個人不夠有風度,那個人太冷漠……現(xiàn)在,學會和他們站在一起,以他們的視角去看世界,理解那些不完美、不理想。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
我開始學著,不動聲色,不抱怨,不強求,不自我感動,以讓別人舒服的方式對一個人好,接納別人不能以我理想的方式對待我,甚至原諒,在我對別人付出了十分的同時,他根本看不到,不回應(yīng)。
以前所定義的那些不對、不應(yīng)該都不存在了,別人的所有反應(yīng),都是對的。
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感激,想要在對別人好的同時,拿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唯一能做的,是接納別人真實的反應(yīng),然后調(diào)整自己的方式,努力把這些反應(yīng)引導成我們想要的,而不是委屈、抱怨、憤恨、放棄。
可如果對方真的什么都給不了,那也沒關(guān)系,對一個人好過,總是有意義的。
前天在海邊散步,我說,我好像能預(yù)見到一個未來,你變成了一個快樂的、溫柔的、體貼的人,然后遇到了一個比現(xiàn)在的你還難磨的小公舉,然后把我現(xiàn)在給你的又傾盡所有的都給了她。
他問我:“會不會覺得不值得?”
我說:“不,這就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教會你珍惜,教會你付出,教會你敢愛,教會你如何與人分享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但在這過程中,你不要覺得一直是我在為你做什么,因為我學到的,比你得到的還多,我感受到的快樂,比我給你的還多很多很多。
我要的結(jié)果,就是看到,你成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幸福的人,也要你知道,這世上,會有很多給你無條件的愛的人,會有很多不需要你戴著第二面具,愿意接納真實的你的人。
我更希望,所有跟他一樣,沒有被好好愛過,在孤獨中長大的小孩,都能夠深信這一點。
-作者-
柒月暖陽,以一朵花的姿態(tài)行走,穿越季節(jié)輪回,在無聲中不頹廢,不失色,花開成景,花落成詩,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態(tài)行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