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的每種關系,都可以被視為我們與自己關系的一個反映,為正確的關系設置基調(這項工作),沉重地壓在我們身上。
通過信任自己,聽從自己的想法、感覺和情緒,我們變得更加真實,這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以一種舒適的方式接納自己。
然而,當我們不接受真實的自己,我們便將不能接納的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
1. 你(對別人)"評頭論足"
"生活是一面鏡子,它會將你的想法反映到你身上。"—歐內斯特。
記住,每當你猛烈抨擊某人時,不論在他們背后或當著他們的面,你正在面對著你自己的影子的一面。
所以把那些話收回來,因為你剛才說的話,正是你需要聽到的,它會治愈你,使你接納和改善自己。
用那些粗糙的言論痛斥別人,明顯意味著你不太接納內在的自己,你對自己太苛刻了,缺乏自我接納。
當我們評判別人時,不僅展現了我們(無知)的一面,同時,我們基于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去看待他人,也不知不覺得傷害了他們。
2. 你從別人那里尋求認可
當感覺落空和失去什么時,我們會尋求別人的注意力和認可。空白需要填補,沒有稱手的工具和自我反省去弄明白怎么回事,和緩和(事發)原因,我們便會去尋找外部反應。
你本身就是原因和反應。你究竟所尋求的,已經存在于你內心,你已經知道了答案,因為你已經問過這個問題。
請以你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并將(標準)門坎設高點,因為你值得(這樣做)。
3. 你把自己放在最后
為別人做些事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滿足,但(每人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私心,我們不能忽視。
當我們過度沉迷于將我們的時間、精力付諸他人,好脾氣待人我們可能認為沒有害處,但要注意,就像汽車不能無油駕駛一樣,我們也都需要補充補充再上路。
4. 你重復著你不喜歡做的事情
不論是一份工作,一種生活方式或是一個關系,持續在同一個不為你的更高的自我服務的能量循環中,不僅是不健康的,甚至會導致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和情感狀態。
如果你發現感覺自己困在鼠輪里,你就該知道是時候下來了。不論現在或以后,它都不會對你有什么好處,所以要相信更好的會在下一個角落等著你,并且它終將到來。
5. 你常生氣
"憤怒是一個跡像,表明有些東西需要得到改變。"—馬克·愛潑斯坦。
什么是憤怒?它來自哪里?為什么它能夠使我們情緒沸騰、青筋爆露!
面對自我,憤怒會以各種原因前來敲門。憤怒表明你對你目前的情況并不滿意,無論是情感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老實說,你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滿足,而你自我的"我"會讓你知道的一清二楚,那就是你需要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6. 你過多地讓別人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
"在世界告訴你你應該是誰之前,你還記得你是誰嗎?"—丹尼爾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