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一向謙虛為懷,與人交流是這樣的。
你問他:工作怎么樣?他一般答道:我這算什么,混口飯吃,哪能跟你比。你問他:收入還行吧。他答道:總算沒餓死,這年頭賺錢難啊。再問他:近來好吧。他答道:好啥呀,我算是過一天算一天了。又問之:夫妻關系怎樣?整天甜如蜜吧。他眼角顯出些許無奈:結婚那么多年了,還有什么感覺啊,不就將就著過嘛,早知如此,還不如單身呢。問之:父親身體好吧。他大嘆:別提了,三天兩頭去醫院,我的工資還不夠他看病呢,這是我的命啊。問之:你兒子肯定越來越聰明了吧。他痛苦地嘆了口氣:算了吧,整天不肯讀書,調皮搗蛋,越來越難管教了。
一個人獨自相處與自己交流是這樣的。
我為什么老賺不到錢。這段時間運氣越來越差,不知怎么搞的。工作怎么總是理不順。我那經理老是對我不滿,真恨不得揍他一頓。我那手下好象在打我小報告,我哪點對不住他。我感覺自己跟不上這個社會了,是不是要被淘汰了,萬一失業可怎么辦啊。老婆越來越不體貼了,整天只知道化妝,不知她在為誰打扮。學校不時地向我們家長要錢,這社會到底怎么了。兒子也學會了跟有錢人家比。媽的,真想自殺算了,一了百了。人活著就是受罪。身體似乎越來越差了,真擔心有一天會得癌癥。人活著有什么意思呢。
慢慢地,人們習慣了這種語言表達方式。與人交流時,也許潛意識里想傾述一下,獲取別人的同情、關心和愛,甚至幫助。可帶給別人的印象肯定是消極、頹廢的。事實上人們只希望與成功的人士多交流,一方面成功人士有能力幫到自己,另一方面成功人土能給自己帶來信心。而你只能讓對方更壓抑、更沒信心。對你的同情是有可能的,但卻不愿多與你交流,還擔心你向他借錢呢。如開口借錢,他肯定擔心你還不出而找借口不借。
曾有位美國青年在生意失敗一窮二白時,他暗示自己:只要重新來過,一定會成功的,我現在要獲得朋友們對我的幫助。于是他買了一朵鮮花插在上衣口袋里,餓著肚子面帶微笑去融資,他積極的語言、必勝的信心讓人感覺投資給他一定能賺更多的錢,于是紛紛借錢給他,他成功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