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發生了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大一的學妹來找我訴苦,說自己從早到晚都在圖書館刻苦學習,她的下鋪同學卻是每天睡到大中午,就下午去圖書館待會兒??汕皟商斓目荚嚕瑢W卻把她遠遠甩在后面。
女孩子的好勝心很強,特別是二十歲的年紀,更顯得尤為突出。
我問學妹,你平常是怎么安排時間的?
學妹說,沒課的話就早上八點去圖書館占座,中午十一點吃午飯,回宿舍午睡到三點,然后再回圖書館學到傍晚六點多,回宿舍吃飯洗澡休息。
我又問,那你會帶手機去圖書館嗎?大概玩多長時間呢?
學妹不好意思地笑了:“會帶啊,就忍不住地想動手機,刷刷微博聊聊微信,沒一會兒時間就過去了……”
“那你室友呢?”
“她挺認真的,去圖書館的話就不帶手機了。”
“所以,你就算全天沒課最多學六七個小時,還時不時地玩手機,可她呢,雖然只學一個下午,卻能全身心沉入學習。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她睡到大中午還能考高分了吧?”我問。
學妹羞愧地點了點頭。
2
其實,和學妹聊完天后我心里也是一陣慚愧,畢竟,我也曾是這樣一個人。
記得以前高中住校,每個周末我都會背一堆書回家,想象著自己回家后能刻苦學習,瘋狂背單詞刷題,在周圍同學眼里也是一副好努力的樣子。可結果呢?一回家我就什么都忘了,周日晚上只好把書怎么背回去的再怎么背回來。
其實,我背回家的不是書,是“安慰”啊。
話說回來,仔細瞧瞧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真的不少。點開他們的朋友圈,會發現他們今天在健身房里揮汗如雨,明天在書法課上勤勤懇懇,后天又在圖書館里埋頭苦學,但其實呢,都是“假裝很努力”的通病在作祟。
可能所謂的健身房照片是辦卡之后第一次去,所謂的書法課是三分鐘熱度,在圖書館的狀態也是玩手機兩小時學習五分鐘。
因為做不到真的努力,卻又想安慰自己真的有用功,于是只好營造出努力的假象。
可實際上,你的假裝努力,欺騙的只有你自己。
比如每年年初,都會有人在朋友圈里發誓,今年一定要瘦到兩位數!今年一定要看一百本書!真的是信誓旦旦義正辭嚴。
可當你看到他又忍不住嘴饞、忙著玩手機不看書的時候,他會說,“哎呀,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嘛”“我平常這么忙,哪有時間看書啊”……
牛反正是在朋友圈吹了,“上進”的話朋友也夸了,而自己去不去踐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人假裝自己很努力?
一位名為“荒城”的答主說:因為你羨慕那些很努力的人,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決心下得很足,卻在突然之間放棄之前的決心,內心還毫無波動,這就叫做懶惰與迷茫。
一語中的!我也越來越發現一個很普遍的規律:越努力的人反倒越低調。
在真正優秀的人眼里,優秀是一種習慣。他們不會覺得今天在實驗室泡了一天是件多么稀奇的事,也不會覺得把名著翻了一遍又一遍是多么酷的事。當這些外人看來很努力的事融入了生活之后,他們會覺得這就是日常,自然就沒什么好炫耀的了。
反倒是很少泡實驗室、很少讀名著的人,會很激動地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今天有在認真努力哦!
在我看來,“假裝努力”最尷尬的點就在于,說努力也沒真的努力,說玩也沒好好玩,就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最后既沒有向前走,也不能好好地玩開心,真是挺沒意思的。
然而,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會去炫耀他們的努力。他們更在乎的是“努力”,而只有想要進步卻不懂付出的人才會注重“炫耀”。就像一個做了一點點事就向大人要糖吃的孩子,他們注重的并不是做事本身,而是努力帶來的夸贊和炫耀。
或許,“努力”不是一場盛大的馬拉松,而更像一場孤獨的奮斗,不需要那么多的人站在路邊為你吶喊助威。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那么,你還要繼續假裝努力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