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出生在云南麗江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某個村莊,父母都是農(nóng)民。從出身上來說,我甚至連小鎮(zhèn)姑娘都算不上。經(jīng)濟上,我從小捉襟見肘,兒童節(jié)文藝匯演我想要條裙子,家里都沒錢去買。我們?nèi)医?jīng)濟狀況稍微發(fā)生些改變,是在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以后。
高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命運,當時考了全市文科第一,所以得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筆獎勵金。獎勵儀式的前一天,學校老師通知我說,電視臺會去拍幾個鏡頭,希望我穿體面一些。我火速跑去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一件衣服,那件衣服的價格我記得清清楚楚:25元。
當時是2001年,那是我17歲之前買過的最貴一件衣服。
上大學期間,我所有的學費、生活費都是貸款的,所以整個大學期間沒花過家里一分錢。雖然熱愛寫作,但那時候我并沒有錢買電腦,都是在紙上寫,然后借同學的電腦打出來。
畢業(yè)后,我需要先償還國家助學貸款,所以當跟我一起參加工作的同事已經(jīng)開始攢錢做投資、買房的時候,我每個月領到工資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還助學貸款和供弟弟上大學期間的生活費。
跟同學們講起這個事情,我總是自嘲說:別人畢業(yè)后就開始打地基建房子,而我得先填坑。等我把坑填滿了,準備開始打地基建房子了,發(fā)現(xiàn)別人建的房子已經(jīng)兩層樓高了。
2010年,我在廣州買了第一套房子,位于市中心,很小,照例沒花家里一分錢。而我身邊的同齡人,則因為家里幫扶早就在房價飆升之前買了大房子。十年過去,當初買房產(chǎn)生的財富效應,大家都看到了。
不管你如何舉出多少名人的例子來論證“英雄不問出身”“出身決定不了一個人整個人生”,都不得不承認一個大概率上的現(xiàn)象:一個出身不大好的人,需要付出比出身好的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出身,進階到更高階層。
出身不同,人生的起點就完全不同。一個富二代什么都不做,他擁有的財富夠你奮斗幾十年。如果你的出身不好,就注定你沒有資源,沒有幫助,沒有扶持,一切只能靠自己,你必須比別人跑的更快,跑的更久,才能趕上別人。
這個努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先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彌補上一代的資源差距,然后還要花很多年時間才能趕上周圍的人。彌補這些劣勢,有人需要五年,有人需要十年,有人需要二十年。如果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還要努力,那你只有被碾壓的份。
關于出身,曾經(jīng)在上海灘可以呼風喚雨的黑幫大佬杜月笙曾對一個朋友說過:“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1000年變成了鯉魚;然后再修煉500年才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啦。你說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謹慎呢?”
杜月笙說出了所有出身不大好的人們的心聲:我們真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不輕易犯錯,才能擁有一個好一點的人生。
02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我其實挺佩服你的。跟你一起上小學、初中的人,他們大多數(shù)還呆在農(nóng)村,處于這個社會的最底層,只有你,突圍到了城市,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廣州買了兩套房子,成為了小中產(chǎn),并且過上了令他們艷羨的生活。跟你一起上高中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在老家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如果他們到廣州生活,競爭力遠不如你。跟你一起上大學的人,你比起他們來說,真的不算差。在我認識的人當中,你出身是最差的。真的,我沒再見過誰的家庭像20年前的你家一樣,窮困到那種程度。關鍵是,很多時候你一點都不幸運,但你是我見過的人當中,最能吃苦的。
她講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我忽然很想哭,因為我覺得“能吃苦”三字,是任何時候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很心酸的褒獎。
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早早修及格了生命中一門叫做“接受”和“承受”的功課:接受我的出身,接受和我走過一段的人最后離開,接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的不夠幸運,然后承擔她們帶給我的后果,并且,想辦法尋求改變。
雖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事實上,在每一次在“接受”以前,我也會脆弱、焦躁、手足無措得像個只會嚎啕大哭的孩子…但最終,我都一一走過來了。
挫折本身并不能讓我們成長。只有我們在挫折中反省自我,然后找到自我救贖甚至突圍的路,才算是成長,才算是勵志。而找到突圍之路的前提是:遭遇挫折的洗禮之后,你得像硬漢一樣咬緊牙關撐下去。
我們不謳歌貧窮、疾病、不幸和劫難,但我們謳歌遭遇這些卻勇于承受、改變的精神。那些承受了挫折、身處絕望之中,但仍然能抱著要努力蹦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