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的人生選擇有很多種,可以舒舒服服無欲無求,也可以拼盡全力一身狼狽,然而大多數人卻像鮑勃·迪倫說的那樣:人們很少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情,他們做比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
大學校園里,四年的生活有多種選擇,我們夜以繼日打游戲追劇也行,餓不死的同時世界也不會末日;我們間接性躊躇滿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出假性努力的樣子也行,沒有誰會指著我們的鼻子痛罵一頓;我們復習考研、實習鍛煉、做實驗看書也可以,再辛苦都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連岳說,得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畢業時我們會發現,原來那些對自己生活比較挑剔的人,真的過得很好,慢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那些放縱自身的人,大多數都手無寸鐵,在現實面前毫無戰斗力,不堪一擊。
我喜歡那些對很多小事都很寬容很隨意的人,不斤斤計較;卻不喜歡那些對自己人生重要事情依然隨意的人。
高考后填志愿,父母建議學更掙錢的專業,他說也行,卻沒想過自己喜不喜歡;畢業后父母說回家吧,安穩,他立刻收拾行李:也行,外面雖然精彩但是很辛苦;談婚論嫁時,父母介紹了一個年齡家庭差不多的姑娘,他說也行,看上去能接受。
他們過上了被安排的一生,沒有說一句不行,沒有跌倒受傷自然也沒有什么精彩可供訴說和回憶,生而為人,真的很抱歉。
02
身邊早早輟學的同齡女生大多已經結婚生子,年紀輕輕被孩子和鍋碗瓢盆困住再也動彈不了,偶爾回家看到她們的樣子,我便很慶幸自己選擇了一條喜歡的路。
當初父母也說過,如果考不上大學就像她們一樣,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壓力和恐懼。我很少去反對什么事,卻真的做不到逼迫自己對這樣的生活說也行。
不聰明的自己用盡了全力考上一個別人嫌棄的學校,當別人說自己不愿意來這里時,我卻在心里說:好幸運,因為這里,我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如今,我可以決定自己去哪里,決定自己做些什么,決定自己和什么人一起工作,也可以決定自己最終會和誰在一起。
如果有更想過的生活,為什么不嘗試著掙扎一下呢?如果有多種選擇,為什么不挑剔地選擇一個更好更有意義的呢?
很多時候,挑剔一下,人生走向就會發生變化,努力還是有一點點作用的。
人生,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做出選擇,并勇敢承擔后果。
決定命運的也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天大的機會,而是每一分鐘里你做的一個微小的選擇。
03
看過一個紀錄片,里面采訪了那些行將從這個世界離去的人,有哪些事情是他們最遺憾的?
很多人回答:我很遺憾,在我人生那么長的時間里,我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我不敢做自己,沒有努力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沒有去爭取想要的生活。
世界上最后悔的不是沒有成功,而是我本可以,本可以去嘗試,卻任由他人安排。
一個人下定決心實現愿望,總是有辦法的,可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品嘗過愿望成真的滋味。
人們假裝沒有錢,沒有時間,沒有愿望,沒有不顧一切的決心,直到真的一無所有。他漸漸老去,因為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愿望。
多年后向自己的生活中投進一顆石子,竟空蕩地連“咚”的一聲回響都聽不見。哀嘆的他誠覺世事可原諒,但不知去原諒誰。
差點過上另一種生活的我如今慢慢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雖然疲累也依然拮據,卻由衷地開心:我在做喜歡的事,我在和喜歡的人交流,我在看自己喜歡的書。
喜歡什么就盡力爭取一下,你也不必因自己選擇了一條人少的路很害怕,總會遇上志同道合的人。
不要什么都也行,你敷衍選擇,生活便會敷衍你,請對自己的人生挑剔一點。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