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讓別人認可你的價值呢?這個別人,在各類機構內,可能是你的老板或你的同事,可能是你的導師或同學,在社會上可能是你的朋友或你的合作伙伴。
更本質的說,社會是按照對于每個人價值的認可分配資源、建立合作的。如果你想獲得人們的價值認可,就必須考慮去影響他們的判斷。
自己認為自己怎么樣一點都不重要,你必須讓社會認可你的價值。而這種認可不依賴于你的語言和情緒:你告訴別人你很牛不僅沒用而且令人生厭,你得提供依據讓別人判斷你是不是牛。
那他們怎么判斷呢?你該如何影響他們的判斷?
1
你們看過鞏俐、章子怡演的電視劇嗎?仿佛除了電影、廣告和各種秀,很少見他們的電視劇作品。
這些在電影學院讀書時就有機會上大熒幕,并因一部電影名滿天下的人,跟趙薇這樣的從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還珠格格》類作品出道并火起來的人不同:為了自己的形象更有價值,即便餓著肚子也不能去拍電視劇。
另外,從電視劇走出來的趙薇,后來也去拍電影了,而且自己當導演也是當電影的導演!
電影電視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傳統的認識上的確是分層次的!
2
在世界上,有許多一本書的作家、一首歌的歌手!
這類人這輩子可能寫過很多書,唱過很多歌,但就一本書一首歌火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當然,這個原因很復雜,對于作家而言主要是因為這些人主要靠個人天賦和生活經驗積累吃飯,但天賦和生活就那些,吃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不能將寫作和歌唱做成一門技術,僅僅靠個人的先天,這些人都走不遠。對這個問題,我在《如何成為專家》中有一個專門的分析!
在在相聲演員岳云鵬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成名曲”《五環之歌》云云,這成了他的代表作。
一本書、一首歌雖然可能會被高手“鄙視”,但這也是人家的作品!
3
基本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這樣子就會生出為啥大眾這么“庸俗”,不能發現自己這塊璞玉的感慨!
自己感覺自己牛是不算數的,說出來就是吹牛,不說出來是自戀。你得讓別人認為你牛、讓有價值的人認為你有價值,才算是真的有價值。
但如何讓別人說你牛呢?如果你僅僅想讓一個人認為你牛,你整天跟他去講就可以了,譬如許多婚姻里面,即便那個男生在社會嚴重很一般,但在女生眼里可能就是她的“大牛”。
但如果你想讓這個世界認為你牛怎么辦,需要更多的人認可你?比較低等的做法是弄許多證書、頭銜,但人們越來越明白,名片上頭銜越多這個人越low的道理。
說白了,你不能強制別人認可你,你需要展示自己,然后讓別人去判斷。展示自己的方式,沒有比作品更有力的了。
讓別人認可你的成就,你得有自己的作品!
4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們在招聘技術高手,許多工作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人來應聘。當聊到他做過的項目時,都能拉拉雜雜說一大堆。具體問到不同的項目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時候也能說很多,但如果要問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法,而不是用另一個方法時,大部分人則不知道該說什么。
那個朋友總結的是:大部分人都是“干活的人”,但從來不在干完活兒以后再深入的去思考和總結,所以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具體干活行,但沒有掌握背后的原理和概念,成不了領導者而只能是個執行的角色,也無法超越干活成為專家。
在公司干了那么多活算不算自己的作品,在簡歷里面寫的項目經歷算不算?
這當然也算,但大部分時候,這些作品如果拿電影和電視劇比,可能連電視劇也算不上,最多算你讀大學時你們班年底聯歡時的水平。更不用說,項目是協作的成果,個體的價值比較難衡量、難于展示,其說服力也就不高。
但如果是你做完項目后,不是為了應付和交差,專門對項目的過程甚至背后的原因寫的總結報告,就更加容易讓人看明白和令人信服。再進一步,如果能將你的經驗寫成一本邏輯清晰、表達明白的書,還有人愿意讀,這是更抽象同時也是更有說服力的作品!如果不愿意寫,你將經驗做成一個產品或者一種服務,在市場上有需求,這樣的作品說服力也更強。
不要忘了,產品也分層次!
5
作家寫的書、歌手唱的歌、手藝人做出的產品、馬云的阿里巴巴、你寫的文檔甚至隔壁老王家的小孩,都可以算作品!
這個世界,除一小部分人靠臉吃飯,大部分人要靠作品吃飯。當你剛剛畢業的時候,可能因為你的一個或者幾個證書得到一份工作,隨著你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證書的價值降低,你的作品價值越高。
這個世界很勢利,說一萬遍自己是最有才華的作家也沒人相信,但只要有一個拿的出手的作品展現出來,作品自己會說話,他們會說你很偉大。罵一萬遍社會的勢利、老板豬頭也不創造價值,你只有甩出你的作品才能亮瞎他們的狗眼!
但你的作品是什么?
是電視劇還是電影,是春節晚會還是你們班的茶話會水平。你有沒有有意識的去生產自己的作品,然后再去與世界平等的對話?(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