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林》上看到華人作家、畫家劉墉的一篇文章,文中他寫到他的女兒在美國同學家里暫住時,有一天看那家小孩投籃球,投進了她就夸一聲:“進了,好棒!”
那孩子的爸爸在一旁,卻說:“別因為他投進而叫‘好棒’,要贊美的是他投球這件事。他能投了再投,試了再試,值得贊美,不能只贊美他成功的部分。”
他女兒說他聽了很有感觸,因為她從小就被贊美,每次比賽得大獎,考試拿第一,都被我贊美,使她為了得到贊美,不得不拼命。劉墉說:“這有什么錯呢,這是愛的教育,是鼓勵的方式。”他女兒說:“問題是如果我總是為得到你們的贊美而學,會失去學習的快樂和初衷。”
我看了也很有感觸,學習的快樂不是為了把別人打垮,要是那樣就是把命賠上也快樂不起來,因為“別人”永遠打不完。就像盧勤老師所說,現在國內的孩子沒有成功的,因為我們總是在比,越是成績好的可能越不開心。
學習的快樂應在于堅持自己的夢想,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說:“當一個偉大夢想出現時,抓住它。”,一直堅持下去,堅持是最大的資本和快樂的源泉。
沈思,是位八零后女孩,她立志打造中國的“蘋果”。高二時,比爾.蓋茨的自傳《未來之路》,第一次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要創業,先要考進一所好大學。97年她努力考進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在清華,她創業的想法絲毫沒變,畢業時,她選擇到斯坦福繼續學計算機。在那里她學到的另外一個本領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自信,再艱苦的環境,她有信心活下來,快樂地學習工作。
如今她已創業近兩年時間,她創建的應用已成為全球安卓平臺上最大的游戲社區。她說堅持是她最大的資本。
缺少智慧和樂趣的知識如同壓在驢背上的一摞書,只是累贅,而為了夢想學到的知識,是吃到肚子里的食,轉化為能量。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夢想,贊美他的努力,享受奮斗的過程,結果只看做是贈品,有則歡喜,無也正常。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