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剛工作的前幾年,一直用著一款諾基亞的老式手機——世界名牌、歷史悠久、質量上乘,連開8個核桃,殼子上都留不下一點兒印。
唯一的問題是落后了至少十年。
它有且只有三個重要功能:打電話、發短信、看時間。
此外,還有一個逆天的被動技能——充一次電可以管好幾周。
沒有微信,沒有知乎,沒有支付寶,不能叫外賣,不能滴滴打車,更別說雙卡雙待,千萬像素,美化你的美了。
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low到爆了。但事實上,是好用到爆,沒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過諾基亞的人,根本不能體會什么叫自由。
幾年后,當我也開始用智能機,也在手機上裝滿各種各樣“便捷生活”的APP時,卻突然發現,我的時間并沒有變多。
誰能告訴我,網上購物、預約出行、叫外賣省下來的時間都到哪里去了?
那段日子里,我只需要在上班期間,用電腦處理好一切工作的事情。
在這之外,根本不需要什么智能手機,也不需要什么APP,我的時間和空間將完全屬于我。餓了就下樓找家飯店吃點東西,想買東西了就去附近的商場逛一逛。
那幾年也是我身心過得最自由,最充實的日子了。誰也不來打擾我,也不需要時時去關注朋友圈里又發生了什么事兒,又有哪個未讀消息沒有點開。
我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比如跑步、鍛煉,看書,以及自我提升。
那段時間,我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參加了三個培訓班,練英語、學PS、學影視制作。
練英語是為了彌補大學英語太爛的遺憾,學PS是因為工作上老有要修圖的需求,學影視后期純粹是愛好,就想弄明白那些那么炫效果都是怎么做出來的?
除此外,我還上過羽毛球培訓課、人力資源培訓班、演講課、游泳課……
我很享受那種一個人的狀態,因為只有在那種狀態下,你才能去干那么多與自己有關的事。
02
前段時間收拾以前的東西,忽然看到了一張“練琴卡”,想起來我還曾在離家不遠的小區里練過好長一段時間的鋼琴。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鋼琴夢,在光華流轉萬眾矚目的舞臺上,雙手如舞蹈般在黑白琴鍵間上下翻飛,沁人心脾的美妙音樂汩汩流出,這是多美好的場景。
但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在最適合練鋼琴的時候,別說摸到鋼琴,估計都沒有見過真的鋼琴。
所以,當我工作有了一定積蓄后,就毫不猶豫地報了一個鋼琴班,每周好幾晚跟著音樂學院的一個研究生老師練琴。
雖然一開始連五線譜都不認識,手指僵硬得像寒冬臘月里的冰柱子,被同在琴室練琴的五六歲的小朋友碾壓得渣都不剩,卻依然樂此不疲。
也是在學琴的時候,認識了張姐。一個三十六七歲的企業高級白領,兩個孩子的媽。
因為工作太忙,她每周去練琴的時間也不多。但每次都會和我一起,非常認真地從學習五線譜、練指法開始,偶爾也會單手彈一彈“拜厄”——用兩只手,她不會彈。
張姐每天晚上都練到很晚,往往是琴室里最后一個走的人。
我一直很好奇她為啥這么大年紀了,還要從頭開始來學鋼琴。
有次練琴中途聊起來,她告訴我,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太累了。
03
“我生完二娃后,重新回去上班,一下子就感覺不對勁了。每天都感覺累,工作也老是出錯,一開始我和老公都以為是生完孩子沒緩過勁來,于是請了保姆來專門帶孩子、做家務,再加上我父母,我在家里真的是什么事情都不干。”
“但就這樣了,還是不行。每天上班,我都感覺好多人在我耳邊吵吵鬧鬧說話,全都鉆進我腦袋里去了,嗡嗡嗡地響。晚上回到家,父母和保姆又爭著跟我說孩子今天怎樣怎樣,然后大娃又纏著我要講故事,二娃哭著不睡覺……”
“每天我都覺得心慌,也不敢停下來,總感覺一停下來自己隨時都可能倒下去。去醫院檢查,都說什么問題都沒有,心律很整齊,一點雜音都沒有。我老公看我不對勁,就帶我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說了一堆什么產后抑郁、工作壓力大之類有的沒的,最后還是讓我多休息。”
“再后來,我就請了二十多天的假,把年休假、病假什么的都一塊兒請了,待在家里休息。有一天我就想,反正這段時間沒什么事情,為什么不去報個班學點啥東西呢?學鋼琴是我從小的夢想,但卻一直沒有機會學,正好這小區不就有個培訓班……”
“于是我就來這里學琴來了。”
“然后呢?我看您現在狀態挺好的。”我問她。
“說來也奇怪”張姐說,“一開始也有點坐不住,看著旁邊都是一群小朋友彈得那么嫻熟,自己年紀這么大了還要從頭學起也挺不好意思的。”
“但堅持了一陣,發現每次坐到這里反而心里挺平靜的。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專心致志地做這一件事情,我覺得好得多了,沒休完那二十多天假就提前去上班了,但還是一有時間就來這里練琴。”
“不管白天工作再繁忙,不管家里多少煩惱,不管自己腦子有多少亂七八糟的念頭,只要我到了這里,就都短暫忘記了,這世界上只有我和鋼琴了。所以你看,我到這里來,連手機都不帶,家里人也特別支持。”
張姐說完,又開始認真地練琴去了,用一只手在鋼琴上笨拙地按著。
04
想起知乎上曾有過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克服孤獨?”
我一直認為,在孤獨面前,談論克服是可笑的。
能被克服的,那不叫孤獨,那應該叫“一個人待著好無聊、好寂寞”之類的狀態。
而這樣的狀態其實很好克服,就像尼古拉斯·趙四說的“這世界上沒有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無聊,如果有,那就兩頓燒烤。”
無聊的時候,你會想,朋友們在干嘛???最近有什么好電影啊?是不是該去逛下商場吃頓大餐了?
你雖然是一個人,但想的全是別的事兒。
真正的孤獨,就是你根本不關心外在的世界,你的思緒無限延伸,從過去到現在在到未來,但想的全是“自己”。
我為什么在這里不在那里,我為什么是現在這樣的狀態,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
人潮人海,熙熙攘攘,日子這么長,世界這么大,但又與自己何關?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偶爾回歸“一個人”的孤獨狀態。
人是社會的產物,無時無刻不是處在各種關系中,與家人的、與伴侶的、與朋友的、與同事的、與領導的、與陌生人的……
它們就像是一張張無形的網,將你裹挾在其中。
時間長了,你都已經忘了該如何去認識自己,如何與自己相處了。
你所認識的自己,都是與他人有關的自己,“在父母面前孝不孝順?”“在伴侶面前完不完美?”“在朋友面前熱不熱情”等等。
很少有人會去思考,你在“你自己”面前,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究竟喜歡什么,想要什么,除了你自己又有誰會關心?
所以,不妨試著去感受下孤獨,去和自己交流對話。只有在這樣的時刻里,你才能真正遇見那個最初的自己。
05
我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慢慢不再去練琴了。最后一次去上課已經過了元旦,我和張姐又練到很晚,練習的曲子叫《歡樂頌》,張姐的兩只手都放在琴鍵上,但只有右手在動。
大概一年多后,我有一次晚上無意中走到了曾經練琴的小區門口。聽到隱隱傳來的陣陣琴聲,忍不住想看看這么晚了還有誰在那兒練琴。等走近了,優美的和弦漸漸清晰起來,依稀記得這個曲子叫《水草舞》。
我沒有走進去,透著玻璃聽了很久,看到張姐正一個人坐在凳子上認真地彈鋼琴。雙手在琴鍵上溫柔地上下飛動。
————
這是我曾經歷的一個真實故事。
練琴卡上次無意中翻到就已經扔了。但當時學鋼琴時用的教材,我還一直保留到現在,都已經泛黃了。
這個故事,我曾經在書里寫過,周末的時候想了想,忍不住分享給大家。
因為,我真的覺得,不是每天把自己的人生塞得很滿、不是人際交往很多,才叫做會生活。
人,有時候真的需要學會自己獨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