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第一次帶新人的那年,曾經跟老板為了一個實習生的去留大吵過一場。
那年部門來了兩個實習生,一男一女,兩個人做的都是策劃崗,最后只能留下一個人。
女孩穩重且乖巧,不多事也不多話,交代的東西總能保證按時保質的完成,沒出過什么錯,但也沒什么出彩的成績。
那個男孩子卻是另一類型,狀態好的時候,常常天天加班到八九點,不是抱著一本Excel大全,就是正在跟公司內網上的PS教程死磕,開會時也時常能提出好點子。可偶爾狀態不好的時候,就頹喪的窩在座位里面,整個身子塌陷在電腦面前,一整天也不說一句。
我以為策劃崗位,更看重的是點子和創意,而不是日常狀態,可老板卻認為,女孩穩重的狀態更合適這份工作。
我們在會議室里對對方吼:
“他有才華又肯努力,即便偶爾狀態不好也沒關系”
“天知道什么會影響他的狀態,做策劃的,有幾個是靠天賦吃飯的”
“你不試試看怎么知道他不行”
據理力爭了一個多小時,最終老板無奈的讓了步,臨走的時候跟我說:
“我相信你的判斷,他的確有天賦又肯努力,可是不管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都是穩定的后勁”
那時我也不懂,只覺得誰還不是偶爾有個頹喪期,只要狀態好的時候能馬力開足,自然也就沒什么問題。
02
以為總是好的,現實卻總是打臉。
信誓旦旦的給客戶承諾說要做一套全影音方案的是他,最后草草的用了兩張PPT收場的也是他;
之前在各大媒體平臺上注冊了帳號說要同步打理的是他,最后連密碼和帳號都想不起來的也是他;
之前自學PS記了滿滿兩大本筆記的是他,可連最新的市場數據都懶得查,大概估一個數值就敢往上寫的,也是他。
每次當我問起時,他不是會回我一臉真誠的痛苦:我真的盡力了,昨天晚上加班到十點才睡,就是說自己最近狀態不好,總是提不起心思和精力。
要不這次先這樣吧,下次我一定再加把勁,他說。
可是一直到他離職,我都沒能等到這個下次。
他走的那天請我吃飯,說,我覺得自己好失敗,真的已經盡力了,可也只能得到這么個結果。
你說我是不是很笨啊,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學不會。
我看著他一臉的頹喪和疲憊,就像看到一根被拉扯的太久太遠,而筋疲力盡的彈簧。
他并不懶,即便到了要走的時候,也保持著平均每天工作九小時的節奏;
他并不差,從PPT設計,圖形處理,數據計算,媒介推廣,都會一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只是看似不停,卻反而很難突破,身懷百藝,卻沒有一項精專。
而人心總有落差,別人的心,他自己的心,在一次次想的太多卻做的太少中,耗盡了期待與自信。
我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他從一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學的熱血青年,變成一個需要每天靠著意志力死撐,筋疲力盡卻毫無建樹的失意背影。
我很喜歡公司,只是真的干不下去了,連著好幾晚睡不著覺,上個月還掛了兩次吊瓶。
我想歇歇,他說。
03
我是在那一刻忽然明白了“用力過猛”這個詞的含義。
沒有人能永遠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態,你總得允許自己是不夠完美的,意外總會發生,身體和意志都有極限,會被生活中的小事左右心情。
被情緒打敗,被意外打敗,哪怕就是一場普通的感冒,也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
這都是人之常情,而你需要知道,你有時候無能為力。
所有的用力過猛,歸根到底都是來自于不自知與不自信,以至于自己的狀態常年停留在過山車一般的大起大落,高興的時候能上天,喪起來的時候都懶得洗臉。
最難的不是才加速跑,難的是,你在最陡的坡和最平坦的大道,能保持勻速前行。
我后來又帶過不少的實習生,一開始太拼命的,最后越容易差強人意,反倒是一開始不顯山不露水,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的那些,更容易創造驚喜。
04
我越來越認同前輩說過的,讓我曾經嗤之以鼻的那句話:
別小看穩定,那才是職場中最可貴的東西。
情緒要穩定,不因為雞毛蒜皮的一點小事就懷疑人生,每晚睡覺前覺得自己是個沒救的loser,一覺睡醒之后又覺得自己是個英雄。
發揮要穩定,靈感和創意不過是偶然的幸運,在它們未曾降臨的那些時刻,需要有扎實且充足的積累,才能保持住正常的水平。
承諾要穩定,不靠著一時興起就信口開河,你所承諾的,永遠只能是自己最佳狀態和最差狀態之間的平衡點。
別相信什么“努力到不給自己留余地”這種看似很上進的雞血語錄,等你左沖右突力難再繼,卻不得不迎上別人的失望和質疑之時,那才是真正的欲哭無淚無能為力。
想要的太多,目標定的太高,只會讓你不斷在焦慮和自暴自棄的循環中輪轉。
我的筆記本上至今抄著一個公式,用以提醒自己:
(1.01^3)*(0.99^2)<>
你需要的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熱血與孤勇,而是一個具體的目標之后,曠日持久的,穩定的堅持。
把現有的每一件事做到99分,再去考慮是否要開拓新的疆域;
無論狀態好壞,每天都往前走一點,而不僅僅依靠著興致和心情;
正如史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中寫到的一樣:
“你有什么事,做了一半就堅持不下去?”
-End-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