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京人在紐約》而蜚聲影壇的王姬在回憶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說,他在北京人藝讀書的時候,因為一些生活的坎坷曾經消沉頹廢。這個時候,她的老師,著名表演藝術家蘇民給她說了一句話,讓她重新振作起來,并且受益終生。老師說的是馬雅科夫斯基的著名詩句“痛飲人生的滿杯”。后來,不論她遇到什么樣的經歷和困難,老師的這句話都始終激勵著自己毅然前行,因為自己明白:這些困境和坎坷,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歷練,是人生滿杯不可或缺的元素啊。
人的一生猶如一個飲用的杯子,杯子中盛著幸運也盛著不幸,盛著快樂也盛著痛苦,盛著順利也盛著坎坷。“痛飲人生的滿杯”!意在告訴人們,生而為人,不要滿足于飲半杯,因為半杯飲料不是全部的味道,要品嘗生活的全部滋味,就要痛飲人生的滿杯!
莎士比亞也曾經充滿深情地對一個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說,你是多么幸運的一個孩子,你擁有了人生豐富。當時這個剛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處在孤苦無依的時候,孩子充滿疑惑地看著這個被人們尊敬的藝術大師。莎士比亞摸著孩子的頭說,人生有各種境遇,而不幸是人生最好的歷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歷程教育;因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己了,而那些沒有這個不幸的孩子,是沒有機會體味這種歷練的。這個孩子似乎領悟了什么,悄悄地離開了莎士比亞的目光。40年以后,這個孩子,杰克•詹姆士,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一般的人通常都把不幸視為人生的逆境,認為是命運的不公。可是,如果我們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杰出腳印的人們,我們便驚奇地發現,所有那些有著卓越建樹的人們,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從幼小的時候就遇到了人生的各種磨難。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不朽作品的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3歲喪母,10歲喪父。曾經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稱號的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剛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繼去世了。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薩特也是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在外祖父的家里長大。而我們所熟知的偉大的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有著更為不幸的童年了。他幼年喪父,11歲開始自己就到“人間”謀生。偉大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因為父母經濟拮據,出生不久就把他送到鄉村寄養,童年幾乎沒有得到讀書的機會。
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些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們,正是因為他們豐富多變的人生經歷,才迫使他們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們的成功,就在于他們痛飲了人生的滿杯啊!
我們也可以這樣去想,幸運是成功的機遇,但也是成功的羈絆。因為幸運可以產生驕傲,可以助長懶惰,容易使人懈怠。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很多年以前得了尿毒癥,她不得不靠血液透析維持脆弱的生命。但是,從我認識她的那一天起,我在她的身上就從來也沒有發現過一絲一毫的痛苦和悲觀,她對人生充滿了愛,對生活充滿了樂觀。她開辦愛心熱線,依靠自己的人生經驗開導那些處在困惑中的人們。她閱讀、寫作,發表了很多輕靈精致的散文。后來,她換腎成功,盡管她每天都要服藥以減輕排異反應,她幾乎要把自己所有的收入用來購買藥物,但她告訴我,她感覺自己現在是天下最幸運的人,因為比起許多得了尿毒癥的人,她活著,而且她依然可以工作,依然可以每天看見溫暖的陽光,看見美麗的花草。
“痛飲人生的滿杯”之后,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遇勝不驕,愈挫愈奮,心靈健全的人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