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早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工作固然重要,可為了工作,犧牲有品質的生活,那未免太殘酷了。
面對職場中日益激烈的競爭,年輕人對壓力的與日俱增深有體會,習慣于悶著頭往前沖,即使遲疑,也不敢在既定的軌道上逗留,但不肯停的后果,往往是比走得慢但走對路的人落后更多。
歐美的許多國家,在職場中盛行一種“休耕”理念。所謂休耕,原本是農業用語,意思是對土地停止耕種。如果不休耕,土地里的養分得不到復原,農作物的收成就會越來越差。倘若休耕一年或幾年再復耕,土地里積蓄了足夠的養分,農作物的收成就會比過去多一倍甚至幾倍。
延伸到工作中,就是感到疲憊時,不要硬撐,不妨放下手頭的工作,給自己放個長假或者是換一種生活方式,排遣一下長期的勞累,讓自己放松一段時間,這樣有利于激發更好的創造力。
蕭明搞文學創作有數十年之久了,在文學界也小有名氣。但最近,他卻陷入了思維僵化的苦惱之中。他在心里感嘆:“我的年紀,已經過了人生創作的巔峰、最充滿原創力的年輕時期,但是我不甘心,我想賭賭看,人生能否再重來一次?”一番深思熟慮后,他終于決定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去世界各地游玩。在游玩的過程中,蕭明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在沒有壓力的交談下激蕩彼此的靈感。
“好像突然回到小學時的美勞課,一群人嘰嘰喳喳地分享、討論彼此的作品,只是身旁的同學,換成了世界頂尖的藝術家。”蕭明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
一年的世界之旅結束后,蕭明滿載能量回歸,一部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相繼出爐,他又找回了多年前的創作激情。
休耕,就像樂曲中的休止符,有了它,我們的人生樂曲才會漸漸進入高潮部分。如果你想既擁有成功的事業,又能盡情品味生活的樂趣,就一定要學會休耕。千萬不要相信老板的蠱惑,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為公司奉獻一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墒呛茱@然,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早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工作固然重要,可為了工作,犧牲有品質的生活,那未免太殘酷了。
不妨放下手頭的工作,給自己放個長假或者是換一種生活方式,排遣一下長期的勞累,讓自己放松一段時間。
就算你能長命百歲,也終究有離開人世的一天,既然都是一輩子,為什么不能讓自己活得充實一些、體驗人生的更多精彩呢?
工作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若是為了它耗盡你的全部精力和體能,等到老時坐在搖椅上才感慨說:“早知道就不那么拼命工作了……”這是不是有點太晚了?
年輕人,當你的生命開始收不到“訊號”時,那就是要你移動腳步的“信號”——有人20歲休耕,是想尋天地;有人30歲休耕,忠于做自己;有人40歲休耕,沉淀養智慧。選擇何時休耕,由你自己決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