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給大家看一下高度不自律的體驗。有點長可直接拉到下面看結果:
我曾經在一次重大的考試失敗之后一度非常迷茫,逃避痛苦,逃避思考,整個人都下意識的逃避一切復雜的東西,行尸走肉一般整天待在床上看電影。在一個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文科專業里,想混日子簡直太簡單了。
過了幾天,我發現我變得更糟了,這樣的生活并沒有帶給我快樂,我面無表情的看完一部部電影,在舒適區就地躺下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但是我不開心,我還是不能接受平庸的自己,所以我開始改變。
因為在之前雖然不算高度自律,但也是個生活規律努力學習的人,所以對自己也有一些要求。便訂了滿滿的計劃,一天的安排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點,從學習生活到健身護膚,分秒必爭感人至極。
結果,第一天果然沒起來,我連鬧鐘都沒聽到。帶給我的失落感讓我完全打不起精神。
第二天,在五個鬧鐘下掙扎著起來了,結果由于睡眠不足一天都渾渾噩噩。
第三天,失眠了…
第四天…
第五天…
于是,我的計劃里,光早起就用了很久來完成。
之后,更大的缺點顯現出來,我追求完美,導致一點點的缺陷我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態。
于是,我就惡性循環了。
我逃了課,不去關注外界的信息,對新鮮的東西不感興趣,連學院的活動都懶得參加。也變得越來越軟弱。
而結果也一項一項向我砸來。
期末的時候,將將的成績我無法申請獎學金,并且給之后我的出國計劃也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無數個我之前期待無比的機會由于我沒有關注或者沒有重視而過期了。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改變現狀的可能。
高度不自律的體驗是,痛苦。
對自己辜負了以前的自己的心痛。
對自己沒有希望的現狀的痛恨。
對自己不斷失敗的失望。
對自己的未來的迷茫,我真的就只能這樣平庸了嗎?
不行!我不要!
于是我開始重新設計我的計劃,并且這一次,我真正的開始,一項一項的,將他們welldone。
這才有了高度自律的體驗。
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對自己提出要求然后完成,嚴厲并且殘酷。我知道,一但又軟弱,一切又回到沒有希望的溫水中。
一開始是很難熬的。要想洗心革面就得抽筋扒皮。苦大仇深的完成了半個月的計劃,一切終于變得沒有那么難了,好像不用咬緊牙關爆出青筋一般的完成計劃了。
不過我感到非常的滿足。我戰勝了那個好逸惡勞的丑陋的自己,我對自己的生活滿意,狀態滿意,對自己也滿意。日子充實而有趣,每天晚上聽到圖書館的閉館音樂再回宿舍,那一段路是我一天中最喜歡的時間,我會仰頭看天空,星星都更亮了。
之后我變得越來越自信。幾個月的計劃后,我越來越喜歡迎接挑戰,越來越享受一個個問題解決之后的滿足感。并且慢慢一樣樣收獲到我想要的東西。
最后,我感到很幸福。我對自己內心的掌控,行為的掌控,甚至食欲的掌控,都讓我覺得,我的未來變得越來越清晰,并且我有能力,將它變得更好,我有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個時候,我終于進入了積極循環的軌道。
對我而言,高度自律是因為內心有強烈的驅動力,并且深刻的知道不自律的后果。正是因為之前痛苦的體驗,才能讓我在每次要堅持不下去時,都能因為不想再有那樣體驗而咬牙完成。我想,痛苦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財富吧。
最后附上M.Scott.Peck寫的《少有人走的路》中的關于自律的部分:
“人生苦難重重。”
“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并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共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