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她家是在一個夜里。她不在家。開門的是她媽媽。她笑盈盈地給我們遞來拖鞋,說剛剛搞完衛生。屋里有兩個孩子,甜甜地叫著外婆。屋里的燈光暖暖的,映出她的滿面笑容。走了一天的路,疲憊的我們如沐春風。
她一邊帶著我們參觀每一間屋子,一邊熱情地介紹房子的朝向,周邊的便利,和早上幾點鐘能曬到太陽。跟其他屋主不同,她并不夸大其詞。她說房子是她女兒的,她是不想賣的,只是東西太多,所以買了更大的。
我一邊聽著,一邊走馬觀花。我沒想過,自己還會再踏進這間房。因為,它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算。比起談論房子,我其實更愿意聊點別的。她也真就跟我們聊點兒別的。她說她的女兒很忙,經常出差在外,自己帶著兩個小外甥是常住人士。她說的時候臉上溢滿了幸福,沒有半點抱怨,也不露絲毫疲態。
走的時候,我瞥了眼擺在架子上的香奈兒包包,心想:應該也算個有錢人,所以,都忙于賺錢,把孩子扔給了老人。
第二次踏進她的家門是白天。因為他說,多間屋子,可以實現我的書房夢。那就再去瞅一眼。
她還是不在家。阿姨(她的媽媽)讓我們9:50過去,因為10點她要陪孩子們去上興趣班。這一次我對阿姨的能干刮目相看。她不僅能買菜做飯搞衛生,還能唱歌跳舞陪孩子,孩子的英語班、美術班、繪本館,都是她陪同的。她說,有時候自己帶著孩子去,有時候,公司的車來接。
地板還是很干凈。我們自覺地脫鞋進去。大大的陽臺上有兩根晾衣桿,掛滿了衣服。阿姨說,這里風大,衣服很容易干。
我在贊賞阿姨的能干和樂觀的同時,都有點埋怨孩子的媽媽了。
見到孩子的媽媽是在另一個晚上。阿姨打電話給我們,說如果真喜歡這房子,可以跟她女兒當面談談。
我們先到。不多久,她來了,穿休閑服,黑色直發。她說,剛從臺灣回來,沒吃飯,所以晚了點。呵,比我想象的年輕多了。我有點汗顏,我一直以為,阿姨的女兒,起碼得四十歲了。
她坐我旁邊,一邊逗著孩子玩,一邊跟我們談。孩子親昵地依偎著媽媽,時不時問些小問題,她都停下來細聲解說。一旁的阿姨,看著另一個跑來跑去的孩子,從未插話。在這里,你會覺得買賣也充滿溫情。或者說,生活不是買賣,但買賣是為了生活。幾百萬的交易,也并不算什么。
她降了幾次,我們增了幾次,最后就這么談成了。
其實,整個過程里我們談得更多的是其他。比方說,她愛買包包(老板給她打工資都是說:錢到了一筆,快去買包吧)。愛旅游。愛美食。愛跑步。比方說,為孩子報的英語班和購買的國際保險。她的青春和快樂感染著我們。我絲毫想不到這個一邊談話一邊摸著自己發梢的小女生,竟是一個8歲和一個5歲的孩子的媽媽。
合同簽好后,我們說再去看看房子。她欣然應允。路上,她跟中介說,其實,我想賣的是隔壁那套小點的,只是租給了人還沒到期。另外,奧園的別墅也幫我放放吧,放1000萬。……我這個人就是愛玩,不想給自己壓力。
說實話,探尋人家到底多有錢,我覺得很不禮貌。我只是在言談和觀察中捕捉到一些信息:她們是很有錢的人。
屋里那些被她說成“都不要了吧”的家具家電,根本不是我們平時在超市看到的那般。曾被我們引以為傲的某“一晚一度電”的空調都根本拿不上臺面。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樓下的河涌一直是我的心結。我喜歡的是青山綠水,有點地方種種花,有點空間喝喝茶,然后呢,能坐在陽臺曬曬下午的太陽。在這里,這幾項似乎都不太具備。
但是,我最后還是決定住進這兒來,而且是百分百滿意度。事后想來,除了書房夢,還有一個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屋里洋溢著的美好氣息。這大概也正是他們成為有錢人的秘笈。
我不是唯錢是從的人。但是,我想把這種氣息總結出來,沒準兒,有人受到了啟發變成了有錢人呢?至少,我們都可以成為充滿這種氣息的人。
我們很多人有了孩子,家里開始一團糟。個個忙碌得唉聲嘆氣。可是,常年照看兩個孩子,還要操持家務的阿姨,從未抱怨過辛苦勞累。她總是笑盈盈的。她讓我加她微信,跟我說,她的很多朋友都是二三十歲的人。我后來加了她的微信,時不時地會看到她發的動態,有時候是陪孩子們在繪本館,有時候是孩子在打跆拳道,有時候是出去旅游,賞美景嘗美食,也有的時候是在朋友家穿個新疆服化個妝來拍個照——總之,滿滿的全是正能量。——這種氣息姑且叫“樂觀”吧。
幾百萬的買賣,按理說,坐在一旁的親人總會插幾句嘴,可她的母親從容淡定,只是好生看著孩子。而她的老公,全程都沒下過樓,就在家里陪孩子看書。我們去了屋里,也不起身,不摻和。也許,你會說因為他們有錢。但是,我想說,一定有比他們更有錢的人,比他們要精明吝嗇,爭執不和。一家人一起生活,如同一盤棋,各有各的位置和空間,各有各的權責和路線,最終呢,是在同一個棋盤上演繹著精彩的人生。——這種氣息我把它叫作“和諧”。
我們看房的過程,都是阿姨陪同,可以做主的阿姨都做了主,女兒回來后也未曾反駁過媽媽。我們和她談話的全過程,她做主,她的媽媽并未表現任何異議。談的最后,她給他的老公打了個電話,她說,得問下家里的人。一家人,給彼此留空間,卻又不是沒底線。——這種氣息叫什么呢?“尊重”。
她告訴我,她喜歡跑步。圍著小區跑四圈就是兩千米。——我喜歡運動的人。持之以恒運動的人更讓我覺得了不起。而這么一個人還是兩個孩子的媽!——這種氣息,是“向上”。
我和她互加了微信。因此,我更多地了解了這位“辣媽”:她愛瑜伽,能劈出筆直的一字;她并不刷朋友圈,但也會隔段時間發一兩條信息,和孩子的合影,新到一個地點開始或結束一段工作,或者和女性朋友的旅行,美景,美食。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當媽后的病,也得文藝才能治》,她,雖然當了兩個孩子的媽,但卻從未得過這種叫做當媽的病。——這種氣息應該叫“不失去自我”吧。一家人如同蒼穹的星空,每一個又都是閃耀的星星。
你看我的敘述,會以為她是靠炒房子發家的。事實是,房子只是她的第二產業。她的第一產業是她的工作。她有一份家族產業,這是屬于她的天時地利。至于“人和”,這便是她的個人能力。她無疑是勝任這份工作,甚至算得上是出色的。她的英文很好。她的見識和膽魄不錯。她為人豪爽討喜。……就在我們大部分人不曾想過未來的今天,她卻已經為孩子買了國際化的保險。——這種氣息叫什么呢?“競爭力”。
她不張揚,不炫富。她的一切信息都是我敏銳地捕捉到的。這個年代,大家都在炫富,似乎越炫越有底氣。有人買個新手機,要炫一下。有人買個包要炫一下。紅十字會的人在炫,“干女兒”們在炫,鄰家大媽也在炫。可是人家真富的,不炫。炫什么呢?炫生活,炫快樂。那種一看她的微信就能感到的快樂,撲面而來。——這種氣息,叫“低調”。這低調不是裝的,是發自內心甚至不自覺的。
他們賣的這套房子,只住了兩年。買的時候貴,加上繳稅,折算一下,并未賺什么錢。她就一句話,可賣可不賣,我只是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我喜歡出去玩。——呵,生活的本真是什么呢?是你擁有很多很多房,還是擁有很多很多錢呢?這種氣息,叫做懂生活。
你積極向上愛運動嗎?你懂得尊重家里的每一個成員嗎?你有自我的空間嗎?你樂觀低調熱愛生活嗎?……我可不是搞盲目崇拜,這是我花了幾百萬(畢生積蓄加貸款)才買到的學習機會,并用心參悟到的。雖是皮毛,也算是秘笈了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