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了短發,朋友說,有點像徐靜蕾。
徐靜蕾,一個一直云淡風輕的名字。高中時代,她在《將愛情進行到底》中,一臉稚氣地詮釋愛情最初的模樣;大學時代,自媒體剛剛興起,她的博客“老徐”便成為意見領袖。
接下來的這些年,一直有她新的消息,拍電影、做導演、凍卵子、迷上手工……
她很像她所飾演的杜拉拉,一路堅定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斗。她又不像杜拉拉,因為她活得隨心瀟灑,真我自在,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喜歡就不做。
作為獨立女性的典范,她永遠是個近在身邊的偶像。
曾經的文藝女青年,現在的瀟灑女中年,徐靜蕾曾發過一條微博:為什么我們要被教育成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姑娘”,而徐靜蕾也認真實踐著她說過的每一句話。
關于婚姻,她說:
我不覺得人應該要結婚。我不需要別人給我安全感,我挺有安全感的,難道為了證明特別相愛就結個婚?但我生活挺圓滿的。誰規定人生角色一定要有婚姻才圓滿?
對于自己的另一半,在《圓桌派》中,竇文濤問她,“如果身邊出現了更年輕美貌的女孩,男人們都去注視那個女孩了,怎么辦?”
她回答說:
除非我的伴侶膚淺到只看外表和年齡……沒人綁架我們,是我們綁架了自己。
至于婚姻,她說得更干脆:
你想結婚,我祝福你,不是祝福你結婚,而是祝福你找到幸福。那我不想結婚,是因為我覺得開心,為什么你就不祝福我呢?
她在39歲那年,去美國冷凍卵子,誓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現在不想要小孩,但希望能留給未來一個機會。
微博上,她的人生總是愜意而文藝,時而到全世界去旅行,時而秀秀一手好字。后來又迷上了做手工,自制包包和彩陶裝飾,樂此不疲。
徐靜蕾是成功女性的典范,卻讓不少平凡人望塵莫及,因此前一段時間有了“我們都想活成徐靜蕾,最終卻變成了蔣方舟”的論調。
先不說這是不是褒徐貶蔣,其實,無論你活成了何種模樣,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
竇文濤在《圓桌派》中舉了一個例子:不少一線城市的女生,畢業之初都想干一番大事。可一旦“出人頭地”的道路堵死了,便選擇退而結婚,然后生養教育。某一道考題做不好,換幾道繼續做,好彰顯存在的價值,撫慰內心的空虛。
不禁讓我想起一部電影《東京女子圖鑒》。因為不甘平庸,不愿畢業之后,即和家鄉的一個平凡男人過平凡的一生,女主角綾毅然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
在大城市,她面臨過房租昂貴的現實,為了融入同事,而不斷模仿他人,壓抑本心的窘境,也交過一個溫柔卻與自己未來規劃不同的男朋友。
靠著一腔熱血奮斗到金字塔頂層,綾站在城市的最中心,踩著高跟鞋,身著名牌,畫著精致的妝容,與這座城市最高端最有地位的人社交,住著豪華公寓,成為令人羨慕的成功女性時,她卻開始感慨:在這座城市,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已經沒有我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了。
這時候,她回到家鄉,看到身邊朋友的小幸福,卻感覺到這種平凡的幸福多么得之不易。
奮斗半生,人到中年,才恍然大悟: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得知這個道理而繞了很遠的路。而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有多少人好好地問過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給自己一個答案?
竇文濤還提到了另一些人,在20多歲時就放棄了自我成長,每天在舒適圈里重復熟悉的生活方式。到了30歲以后,卻開始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掙錢無望,養家辛苦。
而這樣的人生軌道,也不過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
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位做美容工作的姐姐。年近40,卻紅光滿面,一頭烏黑的大卷發,眼角沒有一絲皺紋。
她述說看自己的經歷,出生于安徽的農村,20出頭便遠嫁,之后跟著老公到廣州打工,在電子廠里,每月靠著2000元死工資過活。
后來,她想學習美容,當時月工資只有800元,老公以離婚威脅,頂著被一切人反對的壓力,她起早貪黑,學到一門好手藝,與價值觀不再相同的老公離婚,獨身來到上海。
在美容院打過零工、也曾被別人騙,幾年前,終于創立了自己的美容公司。
現在的她早已經擁有一批忠實顧客,閑暇時便認真地在網絡上學習各種課程,偶爾跟朋友出去跳跳舞,國外旅個游。
她告訴我,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不依靠任何人,不取悅任何人,安全感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即便你老了,也能憑借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十幾年前,她選擇了跟著自己的心走,十幾年后,選擇回報她以芳華碩果。
林心如自己開公司、做導演,選擇獨立精彩地生活,終于在40歲,嫁給了愛情;陳意涵跑馬拉松、周游世界,選擇元氣滿滿地生活,在年近40的年紀,依然活出了18歲的青春和初心;胡歌潛心沉淀,謙虛努力,選擇認真地生活,在優質作品之后,贏得鮮花和掌聲。
人要活得努力,活得用心,活成更好的自己,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活成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不是為了討人喜歡,而是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光芒萬丈,春華秋實。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