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兩年前,我和閨蜜英子一起報名了肚皮舞課程,導師是行業內大名鼎鼎的舞者。一年后,我跟著老師登臺表演,有模有樣。
兩年后,我加入老師的肚皮舞蹈團,經常承接各種商務演出,甚至登臺表演獨舞也自信滿滿,收獲很多掌聲。
但是英子經常請假,不是因為頭疼腦熱,就是加班出差或者約會,上課的總時長不超過一周,最后連最基本的“八字胯”都做不好。
一天,我們在一起練習的時候,英子看我跳得那么好,自己怎么跳都感覺別扭,就不開心地抱怨:“老師,我和她一起來的,怎么我還學不會?你是不是還私藏著什么秘籍啊?”
老師無奈又委屈地說:“我知道的舞蹈知識全部傾囊相授。但是你不努力,我總不能綁著你手腳練習吧。”
俗話說,一天不練習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習同行知道,三天不練習外行知道。
我們的舞蹈老師從十歲開始接觸肚皮舞,無論寒冬酷暑,從不間斷基本功練習。一天二十四小時,除卻吃飯睡覺娛樂之外都是跳舞。
睡覺前她也在琢磨著怎么可以把動作表達得更加出彩、到位,怎么編排一支舞蹈,如何提升舞臺美感。
即使是“大姨媽”造訪,也只會降低強度但不中斷訓練。這樣二十年如一日的鉆研和堅持,老師將歷屆全國各地肚皮舞大賽的冠軍收入囊中,還經常受邀到印度參觀表演和交流。
老師滾動授課,親自輔助練習。一百多名學生中,卻只有我們十幾個人學生獲得她的認可,經常跟著她演出。而我們這些人,也是出勤率最高的。
02
作家周沖曾經推薦了一部作品,是美國導演大衛·賈柏拍攝了一部82分鐘的紀錄片“壽司之神”。它講述了日本一名普通的廚師小野二郎的故事。
這份最普通的職業,卻因為他用自己的高標準和畢生的專注而臻于化境。他手中的壽司更是讓全世界的吃貨趨之若鶩,跋山涉水去品嘗。
店里所有的原材料,例如鮮蝦、海膽、三文魚等一定要尋找最優質的供應商。在做章魚料理時,小野二郎會先給章魚按摩半小時以上,避免輕微的橡膠感,讓肉質松軟,散發自然香味。
廚房的廚具和地板要光潔锃亮,一塵不染才可以開工。熱毛巾要手工準備,客人用左手,壽司一定放在左邊,讓客人伸手就可以取到。
頂級的材料和料理技藝,一流的服務,小野二郎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的三星最高品鑒,他手中的壽司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
有人說過,當你決定堅持走一條路,那全世界都為你讓路。專注、堅持,自有一片天地。只要你肯全身心投入,鍥而不舍,你想要的,時間不會虧待你。即便是最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到極致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03
不是每個跳肚皮舞的人都可以成為肚皮舞大師,不是每個做壽司的師傅都可以成為“小野二郎”。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里。
更加深入研究后他發現了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這樣微妙的數字關系: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
后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研究驗證了同時生活中存在著更多這樣不平衡的現象:
20%的行業領袖占領著80%的市場,20%的社會精英掌握著80%的優質資源,20%的行業專家擁有領域內80%的知識技能......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二八定律。
隨著社會階層固化的加劇,打破頂端的20%的壁壘,對于毫無任何出身背景而言的普通人來說是難于上青天。更何況,我們還都是有著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每天面臨著不同的誘惑。吃喝玩樂總是輕松自在又快活的。
八個小時外的生活,刷刷劇,看看電影,啤酒擼串K歌逛街。舒適圈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誰還會想起堅持“夢想”,成為領域內的top20%?
但,有些人,卻做到了。
比如我的舞蹈老師成為了肚皮舞者群體中最出類拔萃的20%,小野二郎成為了日本料理行業里的頂級高手。
而他們背后卻付出了我們難以忍受的努力。
我們在沙發上“僵尸躺”,捧著爆米花看著家庭影院里的3D影片時,他們在練習,鉆研;
我們在大街上閑逛購物喝咖啡聊天時,他們依然在練習,鉆研;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他們還是在鉆研,練習……
最終,我們把占據了生命80%的時間躺在舒適圈里吃喝玩樂,他們卻全身心投入事業夢想中。最終,時間見證了:我們是普通的80%,他們成了金字塔拔尖的20%。
04
中國古話里常說“十年磨一劍”,而在上世紀9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科學家赫伯特·西蒙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的“十年法則”闡述的道理如出一轍:
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大師,一般需要約10年的艱苦努力。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六歲的時候,他身為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之后未曾停止練習,到21歲時寫出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
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在17歲就奠定了大師地位,奇跡的背后是10年的艱苦訓練。
美國兩位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也不約而同提出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英國神經學家丹尼爾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后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是衡量真正的刻苦勤奮的標桿。未達一萬個小時前,我們的努力程度還沒有資格和別人談拼天賦。
著名作家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80%的人讀遍了濫俗的雞湯和勵志,卻一直無法成才,最核心的根源便在于沒有行動更沒有堅持。
他們往往艷羨領域內那拔尖的20%弄潮兒,卻不知其背后無數枯燈孤壁的修煉和打磨,一萬個小時里的浴火和破繭。
而忍耐得了多深的寂寞,就可以承受多大的榮耀。最終,時間給予他們top20%的厚待,這些是逛街購物刷劇喝啤酒擼串永遠得不來的。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