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朋友聊起以后的理想,她說她的愿望很簡單,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館書店。
好像大多數女孩都有一個這樣的小店情結。一家咖啡館書店,在充滿陽光的午后,慢慢沖一杯咖啡,在自家書店里醞釀情懷,想想確實很浪漫。
我問她想好怎么做了么?還是就只是想想而已?
“當然不是想想而已啦,這可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她的臉上透露出對未來擁有一家屬于自己咖啡館書店的向往。
她還沉浸在自我幻想的美好中,我并不想告訴她,經營一家咖啡館書店并非想象中那樣浪漫。
暑期的時候,在一家書店做暑期工,書店規模不大不小,帶有吧臺,可以點一些飲品和簡餐,和朋友說的未來的理想書店有幾分相似。
我去書店,其實有一個很自私的目的,就是去看書,其實工資很低,一天入不敷出。
但自己每天也總是往書店跑,索性就去書店當員工好了,可以每天接觸大量書籍,而且不花錢,工作輕松,大量空閑時間任你在書海翱游。
在書店工作的一個月里,金錢收獲實在太少,忽略不計,精神食糧卻補充不少,對書店一些基本運營流程,也有所粗略觀察。
書店老板開了很多家書店,每天不停在各個書店之間奔波,店面書籍擺放,店面設計,音樂氛圍,書籍及餐品原料供應與選取,員工管理……很多東西要考慮,很多細節要顧及。
而面對書店經營的種種問題,全然與“浪漫”二字不沾邊。
經營書店的人,要有的絕對不僅僅是情懷。
看著她對書店的神往,我只好對她說:“那你可得做好準備,好好多逛逛書店,找找經營靈感。”
“嗯,當然會,但不怕,一切有我爸媽。”她信心滿滿。
我聽著怎么感覺有點不對勁,一切有她爸媽,那她呢?
不是她想開咖啡館書店么,怎么就成了她爸媽的事兒?就算她爸媽提供初期資金,那后期的運營管理呢?
如果一個小朋友告訴我,她想要的東西,有她爸爸媽媽會幫她完成愿望,我會覺得這是一個沐浴在陽光下成長的小孩。
而如果一個成年人這樣告訴我:“我想要的東西,一切有我爸媽。”我只能搖搖頭。
如果一個人永遠不想自立,不想通過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遇事總是寄希望于他人,于父母,那還要談什么理想,談什么以后。
2
我大概從小被家人灌輸了太多要“自立自強”的思想,總是覺得沒有人會是你永遠的依靠,每個人都會累,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想要的一切還是盡可能靠自己去爭取。
記憶中有一件很小的事,有一年暑假呆在武漢,一個人居住在舅舅家閑置的一套房子里。
某個周末上午,舅媽來看我,問我要不要去看電影,我說去,然后就這樣出門,和她相約電影院。
一場電影看完,我們一起回我住的那套房子里,路上她問我:“有沒有帶鑰匙?”
我說:“沒有,不是有你么?”
舅媽一聽我這話,就很無語,“那好,我現在不回去了,你自己回去。”
額,我聽著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么。
接著就迎來了她的一番教導,“什么事都想著靠別人,這樣可不行,你應該想的是靠自己,別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如果那天她扭頭就走,結果可想而知,我肯定就回不了自己的住處了,而出門前我確實在想,今天她過來,肯定有鑰匙,那我就不帶了。
這樣的小心思,就這樣被她輕易拆穿,卻讓她再一次告訴我那個道理:你要學會自立,別總是想依賴。
見微知著,凡事有依賴,那你又究竟能做些什么?
剽悍的人生,應該是從樹立“自立”意識開始。
聽過很多人大談自律,但倘若你不想自立,就算再自律,也不過是他人的附庸,而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3
一個人有理想有追求是好事,但你的理想你的追求,總是想靠別人來實現,那你又拿什么說這是你的理想呢?
如果那個朋友的咖啡館書店事宜一切交由父母打理,全然不管運營,不懂管理,過程不參與,不操心,只是把書店記在自己名下,那她算是實現了自己的愿望么?
只怕勉強說是實現了,而那種實現理想帶來的成就感也是微乎其微的吧!
我見過太多人面對理想,一腔熱血。
“我要創業,我要當作家,我要有很多錢,我要怎么樣怎么樣。”聽著都讓人振奮。
然而,面對現實,卻一一回避,總想著:我的朋友,我爸我媽會幫我解決問題。
“我要創業,找好投資人和合伙人就行了啊,總有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你這么不想干事,那別人又憑什么信任你,投資你?
“我以后要有很多錢,我爸我媽已經給了準備了一筆豐厚的嫁妝。”
那你以后到底是你有了很多錢?還是你爸媽給了你很多錢?
……
他們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烏托邦,去創造夢想。而把實現夢想的重任,一一轉交給他人。
這樣的人,還需要談什么理想?既然選擇做《千與千尋》里無法長大的巨嬰,那就一輩子生活在別人的庇佑下好了。
吃別人嘴軟,拿別人手短,一心靠他人,你也就沒資格和別人談權利義務,更別說什么理想了,你只需懂得聽話就好。
你的理想應該是因你而發光,而不僅僅是用來標榜自身的擺設。
4
我永遠欣賞那種懂得借力,卻更會自立去為自己的理想開辟新航道的人。
身邊有家境貧寒的朋友靠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完成了大學學業。對她而言,助學貸款就是向社會借力,讓她走進了大學之門。但她在大學四年長期盤踞圖書館,學習各種知識,同時靠勤工儉學加強了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
她總是對我說:“我知道,除了自己,沒有能幫我實現更好的人生,想要的一切,就得自己努力去爭取。”
讀完大學,她的工資,要還助學貸款,還要補貼家用,但她卻很欣慰地說覺得自己已經離理想中的生活越來越近。
擁有“自立”的意識,會讓你迅速成長,擁有“自立”的能力,才有力量去實現理想。
就算有人給你搭建了舞臺,你至少該懂得如何跳舞。
那位想開咖啡館書店的朋友家里的確有能力給她一個咖啡館書店,但能不能經營下去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該學的技術,該花的時間和精力,一樣都不能少。
靠自己實現的理想,才會讓自己有成就感,成功的喜悅往往與自己的付出程度成正比。
你要有理想,有追求,更要學會“自立”,懂得擔當。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