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是我們在小學時學到的一則寓言,出自《戰國策.魏策四》,原文為“猶至楚而北行也。”但是其中講述的是一種至真的哲理,方向是我們一切行動正確的保障,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現代社會中,信息是瞬息萬變的,機遇是稍縱即逝,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夢想,都有干事的欲望,都想通過努力,實現高端和低端兩種并不矛盾人生的目標,高端即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為人類做出貢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像“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飛人”劉翔、“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等等,低端目標即娶得“顏如玉”、住得“黃金屋”、藏有“千鍾粟”,上可孝敬父母,下可撫養子女,內可成家立業,外可助朋幫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通過努力就能達到、就能實現,現實中付出努力卻事倍功半的先例比比皆是。
我們身邊大家曾經遇到過:一個女孩在家長的堅持下,她練了十多年的鋼琴,可最終被迫放棄;朋友之子從小開始練體操,每天早出晚歸,可連市體功隊都沖不進去;同時做生意的兄弟倆,一個堅持老本行炒大豆成為全縣最大的批發商,一個必行做房地產跨入了全省房地產行業前三強;老張用土辦法養豬,一年繁殖了20頭,小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豬場現已存欄上千頭。我們不能否認失敗者沒有努力,也許他們的付出更多,我們不必懷疑成功者,只是選擇了正確方向讓他們破浪前行。如果事情可以輪回,換一個努力的方向,也許結局會大有不同:五音不全的人說不定是一個具備體育潛能的人,如果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許有一天他會成為一顆熠熠的體壇之星;不具備體育素質的人也許對做菜很有天賦,經過專業訓練說不定能成為一個很有作為的廚師;而那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也許是個種地好手,經過努力鉆研能夠成為農業大戶……
路是自己選擇的,當你找對了方向,就要加速度,目標自然就貼近了。得心應手的事情往往是和你的興趣與愛好及工作特點有關,當彼此能夠很好地組合時,如魚得水便成為可能。要清楚明白,人生作為一個過程,需要在匆匆的人生中不斷拿出心中的羅盤,找準自己的方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走的路。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