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決定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說是智商,二是學習條件,三是習慣。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種養成,是一種比較確定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先說學習的習慣。
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時間。每天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養成習慣。誰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學就會。我們這些參加數學競賽的同學,做過的習題不計其數。簡單地講,要取得好成績,數理化是做題做出來的,英語是背單詞背課文背出來的,語文是多讀多寫出來的。時間是“抓”出來的,每天一個小時,可以干很多事。20分鐘可以背30個英語單詞,20分鐘可以讀1~2篇好的散文,有些事情你覺得難,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堅持做,積累起來,效果絕對超過你的想像。
第二要講究方法,首先起點要對,養成一件事從開始就把它做正確的習慣,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開始,等發現錯了再改,肯定浪費時間。其次標準要高,養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習慣。比如如果你按照能參加數學競賽或者能講明白的標準去學數學,那么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我的體會是,用高標準學習和用低標準學習所用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可結果卻差很多。
再說行為習慣。
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實際是在學習“做人”。怎么才能養成好的習慣呢?
第一是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隨時提醒自己。比如,注意每一次作業或考試書寫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禮儀,等等。一開始可能有點兒“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習慣了,而且讓你一輩子受益。
第二是開好頭不開壞頭。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