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和另外幾個同事會在住的房子周邊的餐館去吃飯,或許因為怕麻煩的原因,我們經常選擇去一家名為“666餐館”的豬腳火鍋店吃火鍋,味道說不上有多好,只是享受那里片刻的安靜,和同事和老板談點工作上的事情或者講講人生,反正總有一些講不完的話題。
這家餐館是一對夫妻開的,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對人特別熱情,這也是我們來這里的原因之一。餐館裝修的不是特別好,很普通的那種和平常百姓家的廚房一樣,這我倒是沒有反感的地方,畢竟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特別理解和同情他們。
其中,我發現一個小小的現象,我們每次去哪兒吃火鍋的時候,一個年紀差不多十八九歲的青年會過來熱情的說:我們需要點什么。待我們說明我們要吃什么之后,他會迅速轉身,拿來干凈的碗筷,順便帶來一壺鎮雄特有的茶讓我們慢慢飲用。他的動作比較麻利,不像是剛出來打工的小伙子,他在這里面呆的時間比較長的原因吧。通過幾次觀察之后呢,看出來了,那時餐館老板的兒子,估計是輟學沒讀書了,在家幫父母干點事為他們分擔雜物。
有幾次,我們吃飯期間,我票眼看看周圍,看到兩個小女孩在另外一個餐桌上寫字,旁邊還放著一落課本。其中一個年紀稍大一點的女孩一邊做自己的作業,一邊耐心地教小妹妹識字,時不時偏過頭去看看妹妹做的怎么樣,需不需要幫助。有一幕特別讓我感動,當姐姐看到小妹妹袖子比較長,不好寫字,姐姐這時放下自己的筆,坐到她的一旁,輕輕的幫她把袖子卷上兩圈,然后擺正她的課本,好讓她看著課本寫字。
他們認真做作業以及姐姐幫小妹妹卷袖子的場景,不禁勾起了我童年上小學的回憶,我算是我們家最小的那位,我姐姐在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輟學回家,然后呆了半年就去城里幫我姨娘開餐館去了,我哥哥比我大兩歲,他比較懂事一些,每天要去上學的時候,他會早早起來把火生著,然后自己炒油炒飯(家里比較窮,只能吃這個),然后才叫我起床,一起吃飯,一起帶著去上學,農忙那個季節的話,我和哥哥還要幫爸媽去地里干一會活才去讀書。在學校,哥哥學習成績比較不錯,寫字也很清秀,而我呢,在學校里從沒好好上過一節課,學習成績自不用說了,每次成績一下來。老爸老媽都得拿我和哥哥比較,最后數落我一番。那個時候我不明白,考試考砸了,學習不好就得回家挨罵,甚至有的時候考的太差了,那頓飯就不用吃了,只能挨餓去睡覺。
現在,看到姐姐和妹妹這一幕,在看看她們的爸爸媽媽,我懂了很多,爸媽為什么要讓我們努力讀書,哪怕什么活都不用我們做都要我們好好讀書,因為在父母眼里,他們那一代已經夠苦的了,他們本來知識就少,只能靠體力活養活一家人,想要出人頭地,說實話太難了。所有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好的生活,不要在向他們那樣受苦受窮,他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她們身上。
從學校出來快兩年多了,在社會上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后,我現在才深有體會,當年爸媽在我不努力讀書的時候會經常打我罵我。現在想來,他們打我心里也會痛,只是如果不這樣,那么以后我還會重蹈他們的生活,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作為農村的孩子,沒有出息意味著什么,我不想過多提及那些悲傷的情景。
在這里,我想到了龍應臺女士對她兒子說的一段話: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希望姐姐和小妹妹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用工讀書,我由衷的祝福她們能有一個好的未來, 將來為勞累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