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變得堅強。但有的人的堅強,其實只是在逞強。
像項羽。
項羽,誰都知道比劉邦強悍一百倍。年輕時力能扛鼎,到后來聚集江東子弟起義抗秦,憑自己的軍事天才推翻了暴秦。
然而這么堅強的人,最后的下場居然是自盡。
為什么呢?
“八千子弟俱散盡。我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換句話說,是覺得沒面子。
項羽式的堅強,其實已經變質為死要面子的逞強。
而有的人的堅強,也是要面子式的逞強,卻也透著心酸無奈。
外出的游子,即是在無根地漂泊,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含著淚也要對著家人的來電說:我過得很好,不必擔心。
他們不僅背負著自己的希望,也背負著他人的希望,得穿著逞強的沉重盔甲,活得很累。
逞強,詞典中的意思是指炫耀自己本領高強,要強。本來已經撐不住了,卻為了面子、為了不辜負他人硬是要撐下去。俗語里,這叫“沒有金剛鉆,偏搞瓷器活”。
本來,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讓別人覺得自己有尊嚴,這是無可厚非的人性。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肯定,也希望別人說自己是能干的、慷慨的、有用的。
我們在人前表現得強悍,以為自己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什么困難都可以獨自承受,結果很多人的堅強,都變成了一味地逞強。
《道德經》中有言:“大直若屈。”真正的“直”,真正的堅強,不是從不低頭,而是懂得示弱與合作。
著名作家張嘉佳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弱者才會逞強,因為強者懂得示弱。”
其實與項羽相比,劉邦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他懂得示弱,他懂得請人幫他。只有少數幾個人從開始就跟著他完成大業,他內心之堅強可想而知。
但如果他跟項羽一樣犟,鴻門宴的時候早已被剁成肉醬了,后來也就沒有我們這個偉大漢族的“漢”字了。
在外人面前,尚且能夠示弱,那就不用說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面前。
就連堅強如魯迅,他也說過“無情未必真豪杰”這樣的話。能有家人、朋友相依相守,相濡以沫,誰還要裝孤獨、裝強悍?如果在家人面前都不懂流露真實的一面,我們該活得多么虛偽?
魯迅就曾經在信中這樣對許廣平說:“你看,我們到哪里去呢?我們還是隱姓埋名,到什么小村里去,一聲也不響,大家玩玩吧。”
在家人面前,多大丈夫的人都能迅速融化。
同樣的,面對一味逞強的人,我們也不必過分指責,適當的時候給出一句建議:你可以堅強,但真的不必逞強。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沒有誰能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完全程。懂得控制節奏,才能跟命運死磕到底。
控制節奏,就是懂得在該堅強的時候堅強,在該退讓的時候退讓,而不是一味逞強,最后累死在長跑征途中,連終點都看不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