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語言里,你可知有哪個字眼比“不”更刺人呢?如果你從事銷售工作,做出10萬元業績跟做出25000元業績有什么差異呢?這其中的差異就在于如何能不因別人的拒絕而卻步。一流的業務員往往是遭受拒絕最多的人,他們能把別人的“不”化成下一次的“是”。
我曾經幫助過一位奧運的跳高選手,當時他正面臨瓶頸,無法超越自己以往的紀錄。當我看過他的練習后,立即就找出了其中的癥結。原來每當他觸桿時,就會陷人心理上的障礙,把一件很平常的觸桿看成是莫大的失敗。為了破除他的心結,我把他叫到面前來,告訴他如果真要我協助他,就不可再有那種失敗的念頭。
因為長久以來在他腦子里所形成的失敗圖像早已根深蒂固,所以每次跳高,在他腦子里認為失敗的機會遠遠超過成功的可能,因而無法發揮內在的潛能。
我告訴他,如果下次再觸桿,只要付之一笑,別認為那是失敗,重新豉起信心再試跳一次。就照我教他的方法,只不過三次試跳后,他就超越了過去兩年里的最佳紀錄。雖然增加的高度只有幾公分而已,但是從此以后他人生看法全變了。同樣的道理,只要你的觀念有小小的改變,整個人生就會有天地之差。
你一定知道蘭博,也知道史泰龍其人。你以為他能崛起于影壇是十分順利的嗎?絕對不是,他之能踏人電影界是忍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前后共有千次之多。
他跑遍了每一家電影公司在紐約的代理,可是都遭拒絕。不過他并不氣餒,繼續敲門,一再嘗試!最后終于擔綱演出“洛基”一片。你可曾聽過有在被拒絕了一千次之后,還敢去敲第一千零一次門的人嗎?
你能忍受多少次別人說“不”呢?你有多少次因為不想聽別人說“不”,而放棄了可以爬升的地位呢?你有多少次因為受不了別人說,“不”,因而不再去找份新工作或再拜訪一位新客戶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