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去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總喜歡說“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之人。
法國的一位小男孩在七歲時創辦了一個專門提供玩具信息的網站。當時,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里,沒有一家同類的公司與之為敵,也沒有哪家行業公司會來找他簽訂行業約束條款。
他們認為,那個網站只是一個孩子的游戲,成不了什么氣候。誰知結果卻出人意料,這位小男孩不僅把網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歲時,就通過廣告收人,成了法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在孩子的眼里,沒有可能與不可能,喜歡,便做了。若是換成大人,大概便要瞻前顧后,細心推敲,最后多半也是放棄。因為一個提供玩具信息的網站,在大人的眼里大概也是毫無前途可言的。
然而,我們認為的不可能,往往不是事情本身的不可能,而是因為思維的局限而變成了不可能。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1954年,羅杰·班尼斯特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于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帶給了其他的運動員巨大的影響,在隨后的一年里有37個人進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達三百人之多。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的時候,其實便已經不存在所謂的不可能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去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總喜歡說“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之人。
因為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失敗的后果,根本沒有勇氣去設想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尋找各種困難作為放棄的理由,直至將本來有可能的事情,變得完全沒有可能。
“不可能”只是我們欺騙自己的一個借口,是我們取得成功的絆腳石,只有克服了“不可能”這種心理因素,才能將奮斗付諸行動,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