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叫約翰遜的學者來拜訪朋友,他們在朋友家下面的一個小公園里散步。當他們坐在一個長凳上聊天時,一位清潔工掃著垃圾過來了,他把這個朋友腳下的一塊香蕉皮掃掉了。朋友看了,很有禮貌地對那清潔工說了聲“謝謝”,但那清潔工卻冷口冷面,不發一言。當那個清潔工走了以后,約翰遜說:“這家伙態度真差,是不是?”朋友說:“他對每個人都這樣。”約翰遜問:“那你為什么還對他這么客氣呢?”朋友回答說:“為什么我要讓他來影響我的行為、破壞我的心情呢?快樂的鑰匙是掌握在我自己手中的啊!”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任由這些人和事來決定我們的情緒,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中把心中那把“快樂的鑰匙”交給別人掌管了!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自己掌握快樂的鑰匙,不僅不用奢求別人使自己快樂,而且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一位中年婦女抱怨道:“我的先生經常忙著工作不顧家,我過得很不快樂。”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母親說:“我的兒子太頑皮了,叫我很生氣!”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兒子手中;一位職員說:“我的老板不賞識我,我越干越沒信心了。”這把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她把鑰匙隨便給了媳婦;一位老師從教室里走出來說:“現在的學生實在是太難調教了,真把我氣炸了!”這位老師的快樂之鑰又掌握在學生那里了……
這些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他們都做了相同的決定--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
當我們的情緒因為別人而低落,心情因為別人而變壞時,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既然無法改變現狀,就只會抱怨或者是憤怒。我們把原因怪罪于別人,并且想證明這么一點:“我的心情很不好,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此事承擔責任!”此時我們就把這一項重大的責任托付給周圍的人--要求他們使自己快樂。我們似乎總是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心情,只能可憐地任人擺布。其實,這樣的人也會使別人不愿意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