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些小故事不管什么時候讀,不管讀多少遍,都能有不一樣的感悟,這大概就是很經(jīng)典的原因吧。今天勵志故事網(wǎng)的小編給大家?guī)?則很經(jīng)典的勵志小故事及感悟,希望大家也有不一樣的感悟。
故事1 濫竽充數(shù)
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在位時喜歡音樂。在各類樂器中,他最喜歡聽竽的大合奏,他覺得這種樂器古樸典雅,吹奏起來娓娓動聽。齊宣王喜歡講究排場,聽竽也不例外。他每次聽吹竽,都要組成一支300人的大樂隊。他給竽師的待遇很高,因此很多竽師都想到他那里吹竽。
有個叫南郭先生的人,對于吹竽的本領一竅不通。他聽說有這樣的事,覺得300人一起合奏有機可乘,決定也碰碰運氣,說不準能夠討點賞金,于是,他就來到皇宮加入到合奏的隊伍當中。他本來不會吹竽,每當演奏的時候,他就混在吹竽的人群中湊數(shù),裝模作樣,鼓起腮幫,嘴唇翕動,做出非常賣力的樣子,其實根本沒有發(fā)出一點的聲音。就這樣,他也得到齊宣王賞給的豐厚薪俸。
就這樣,南郭先生混了很多年,一點吹竽的技藝也沒有掌握。后來,齊宣王駕薨,他的兒子齊潘王繼承王位,他受到他父親的影響,也喜歡聽吹竽。但是他的習慣和他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輪流獨奏。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生怕露餡,被齊潘王以欺君之罪刖足,所以挾著鋪蓋連夜逃走了。
【感悟】
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裝腔作勢,弄虛作假,遲早要露出馬腳而被淘汰的。
故事2 東施效顰
西施是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她經(jīng)常患心痛的毛病,病時總是用手按住胸口,緊緊地皺著眉頭。人家看到她這副病態(tài)的表情,覺得比平日另有一種嫵媚的風姿,顯得更可愛。
鄰居有一位東施,雖然奇丑無比,卻不甘示弱,她看到西施的動作很美,也照樣模仿西施的病態(tài)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緊緊地皺著眉頭,就自以為同西施一樣的美麗。
可是看見東施這副怪模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作嘔的。
【感悟】
不知別人好在哪里,不顧自身條件如何,只在形式上模仿,往往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故事3 國有三不祥
從前,齊國人把老虎和蟒蛇看作不祥之物。
有一次,齊景公去野外打獵。剛爬上山頭后,他手持弓箭,去尋找獵物。突然一陣狂嘯,從草叢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額猛虎,嚇了齊景公一大跳,一伙人跌跌爬爬地扶著齊景公逃到山溝里。
他們在山溝里沒走幾步,又見一條水桶粗的青皮蟒蛇盤在巖石上,惡狠狠地不斷朝他們吐著毒芯。
一天打獵受了兩次驚嚇,齊景公感到非常掃興,什么也沒有捕捉到,就驚魂未定地返回了。回到宮中,齊景公急忙把晏子叫來問道:“今天寡人上山見虎,下溝見蟒,這怕是我們齊國的不祥之兆吧?看來下次外出還需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啊!”
晏子回答說:“出門選擇吉日純粹是虛妄之言,大王不要被蒙騙了。我也聽說一個國家確實會有不祥之兆,而且有三不祥,猛虎、毒蛇都不算在內(nèi)。”
景公問道:“是哪三不祥?”
晏子回答道:“一是國家有了賢明的人才,而大王不去選拔,不想知道;二是大王知道了有德才兼?zhèn)涞娜耍膊辉镐浻茫蝗谴笸蹼m然錄用了賢明的人才卻不肯信任他們。所謂不詳盡在于此,至于今天上山見虎,那因為山是虎的巢居,下溝見蛇,那因為溝是蛇的洞穴,這同國家有什么關系呢,怎能說是齊國的不祥之兆呢?”
齊景公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在晏子的輔佐下,齊國的朝政有了很大的起色。
【感悟】
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不善于發(fā)現(xiàn)、使用和信任人才,甚至糟蹋人才,這對國家的損害是無法估計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