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凡事要努力爭取
庫特理希特博士曾用兩只老鼠做過一次簡單研究。他用手緊緊抓住一只老鼠,不管老鼠怎么掙扎,他都不讓它逃脫。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掙扎后,老鼠終于不再反抗了,幾乎是一動不動了。然后,他把這只老鼠放入一個溫水槽里,它立刻就沉底了,甚至根本沒有試圖游泳自救,它死了。理希特博士把另一只老鼠直接放入溫水槽中,老鼠很快就游向安全的地方。
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第一只老鼠已經明白不管費多大力都掙不脫理希特博士的手掌,它認為已經沒希望活命了,它認為要改變它自己的處境是沒指望的。因此,它不再采取“毫無希望”的任何行動。第二只老鼠沒有前者的經歷,它不認為這一切都無濟于事,也不認為自己的處境是毫無希望的。所以當危機降臨時,它能立即作出反應,立即采取行動,幸免于難。
以上研究證明了一個觀點:凡是更加努力去爭取的人,就會做得更好些。因為無助無望的心理是學來的,那么,你可以不去學它。
【感悟】
努力是成功的捷徑之一,而且是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你是否學會了在生活中出現困難與障礙時充滿希望呢?這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又一個分水嶺。成功者不會喪失希望,他堅持不懈,他會去尋找其他可行辦法,堅持把事情辦成。
故事2 勇敢地再跨一步
在西方淘金熱的年代,有一個人也一度對此著迷,他遠赴美洲西部淘金,一心想發財。他圈出了一塊地,拿起鋤、鏟便開始埋頭工作。辛苦了幾個禮拜后,他終于發現了金光閃閃的礦石。于是他不動聲色地回到家,告訴了自己的親友,他們湊足了錢,買了所需的機器,回到礦區繼續工作。地越鉆越深,他們的希望也越來越高。然而,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礦脈一下子就不見了。他們的美夢頓時成空,受到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們繼續深挖,強烈地想找回礦脈——但一切努力皆歸于徒然,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放棄。
他們將機器以幾百美元賣給一位舊貨商,心灰意冷地搭上了回家的火車。舊貨商請一位采礦工程師來查看礦區,并進行了一番估算。工程師認為第一批人的采礦計劃之所以失敗,是由于礦區主人不懂得“斷層線”所致。據他估計,礦脈就在距離第一批人放棄挖掘之處三尺遠的地方。舊貨商等人按工程師所說進行挖掘之后,礦脈的確重現于工程師所指之處。舊貨商從該礦區的礦石中賺取了數百萬美元,只因他懂得,在放棄前,先請教專家的意見。
【感悟】
失敗是個狡猾又極愛諷刺人的騙子,它最喜歡在成功即將到來之時將人絆倒。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就在于面臨挫折時,堅定地走下去。
故事3 螳臂擋車
《莊子》中有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只螳螂在草叢中昂首闊步,一只停下來休息的蜜蜂看見螳螂過來立刻驚慌飛走。不久有一只螞蟻經過,看見螳螂也急忙四處躲藏。螳螂繼續得意揚揚地走在路中央。此時突然響起一陣巨大的聲音,原來是一輛馬車向前奔來。馬車見了螳螂卻絲毫沒有稍停之意,此舉令螳螂怒火中燒,于是舉起雙臂橫擋車子去路,不料車子仍舊前進,螳螂終于葬身輪下。
【感悟】
生活中的失敗者也有類似這只螳螂的個性,凡事好逞強,雖然他們的目標根本不能實現,但心里卻極不服氣。他們對明知不可能的目標進行挑戰,結果只能枉自傷害自己,增加自我的挫折感。
熱門專題: